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8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1754篇
生物科学   717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因治疗可能是预防神经元变性的最有用的方法。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等,作为将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珐以非神经元细胞为靶细胞的主要方法,具有潜在的区域特异性、持续性、而受性的特点,并能稳定表达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右逆转衰老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引起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电针大鼠的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室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2H_z,3V,30min/d)刺激 SD 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5d后,大鼠血清中产生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本工作对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电针大鼠的血清不仅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T 淋巴细胞转化,还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小鼠胸腺细胞和脾脏 T 淋巴细胞转化;同时也发现电针大鼠的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淋巴结 B 淋巴细胞转化。提示此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对不同淋巴器官及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无选择性作用。(2)将电针大鼠的血清同小鼠淋巴结细胞培养1h,电针大鼠的血清就可显著抑制 Con A 刺激的 T 淋巴细胞转化;将小鼠淋巴结细胞同 Con A 预培养30min,电针大鼠的血清的抑制作用便消失,提示电针大鼠血清中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作用于 Con A 刺激 T 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同时也排除了此抑制因子的细胞毒作用。(3)电针大鼠的血清显著抑制蛋白激酶 C(PKC)激活剂 PMA和 PMA 加 ca~(2+)通道 A23187刺激的小鼠淋巴结细胞转化,提示淋巴细胞转化抑制因子通过抑制 PKC 的活性或抑制 PKC 介导的细胞活化通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生理科学进展》1990,21(4):323-328
TGFβ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多种组织和细胞内,由二条相同的、含112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是细胞的多功能双重调节因子。它对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可促进生长、分化,也可抑制生长、分化,并直接参与组织修复、胚胎发育等过程,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  相似文献   
6.
用EcoRI部分降解枯草芽孢杜菌8a5染色体DNA,琼脂糖疑胶电泳分离纯化各降解片段,用转化法逐一测定各降解片段的转化活性。实验结果证明,a-淀粉酶基因本身可作为选择性标记用于a-淀粉酶基因的分离。用Hind III降解的λ-DNA 作为分子量对照,确定能高效转化淀粉酶基因的DNA片段大小约4.3kb.本实验获得的a-淀粉酶基因的转化率为1×104转化子/μg DNA.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的目的之一是增加在细胞中所需的基因产物的表达量。首先用大量生产的宿主有大肠杆菌和一些其他的细菌。但是当细菌作为宿主时存在着几个问题,例如多肽糖基化缺陷、寄主蛋白酶造成的产物降解及缺乏分泌等。采用哺乳类动物细胞可排除上述问题,但要大量生产,仍然存在着许多与培养系统的复杂性及效率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λAGTl0为载体,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NIH/3T3,C-11细胞基因文库,所得重组子值分别为:6×105pfu,2.5x106pfu,1.8x106Pfu,1.4×106pfu均超过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并且从C-11细胞基因文库中分离出成纤维蛋白质DNA片段克隆,使得这-DNA片段竞隆到PBR322质粒中。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合成了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葡聚糖,以此为载体,用CNBr活化其剩余羟基,固定化了葡萄糖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就离子型载体对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最适pH和热稳定性等的影响做了考察。发现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不仅与载体的电性质有关,也与酶分子自身的电性质有关。当载体电性质与酶蛋白电性质相反时,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增加,热稳定性提高、载体电性质与酶蛋白电性质相同时,固定化酶的蛋白载量不变或下降,其热稳定性不变。作者还发现当离子型载体孔度和体系缓冲液浓度一定时,酶分子能否进入多孔性载体内部,对其最适pH是否变化影响极大。若酶分子仅被连接在载体的外表层,其最适pH不发生变化,反之亦然。作者还观察到当多糖类载体引入氨基或羧基后,大大增强了其抵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