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3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办班消息     
一、负责人 冉玉平教授 二、培训项目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2009-04—12-060(国)]  相似文献   
2.
正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六年度申请郑裕彤博士奖助金每年资助为数多达十四位中国大陆学者前往香港大学李嘉诚汉学院接受临床或科研培训。有兴趣者可按个人履历申请下列其中一项:1.研究员受训期:十二个月申请资格:在中国大陆学校或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工作者,并持有博士学位人士。成功申请者将和本院教学人员合作进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10,(13):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4.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分析其在野外环境中栖息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在野外环境时间的增加,2只大熊猫由低海拔西南坡的阔叶林逐渐向高海拔南坡针阔混交林区域移动,且坡度利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均偏向在17°~20°的平缓区域活动。在野外环境的最初一个月,2只大熊猫平均日移动距离较大,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环境初期,活动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趋势,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3~4个栖息地斑块,且斑块间面积和距离各异。因此,认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栖息地环境初期属于不稳定的随机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3,(13):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同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3,(20):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7.
8.
《生物磁学》2013,(9):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同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3,(3):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10.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化培训以提高圈养大熊猫适应和选择野外环境的能力。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生境选择研究表明: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经常活动于新笋密度较大的区域[生境与对照:(2.68±1.14)对(1.58±0.66)],却避开成竹密度过大[(9.91±2.51)对(12.18±4.68)]、竹子较高[(4.57±1.09) m对(4.98±0.66) m]以及枯死竹过多[(2.52±0.86)对(3.39±1.33)]的区域;喜欢活动于离水源[(1.59±0.67)对(2.19±0.87)]和隐蔽场所较近[(5.37±2.14) m对(8.35±7.76)m],以及距离乔木较远[(3.09±0.69) m对(2.70±0.42) m]和郁闭度较低[(1.85±0.57)对(2.10±0.47)]的区域(P < 0.05),新笋密度大小是该栖息地在整个野化培训期间是否被利用的最重要因素。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保持着与带仔母兽相近的生境选择特征,对竹子环境的选择也与卧龙野生大熊猫相似,野化培训对该大熊猫幼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形成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9.21 hm2 和1.93 hm2,占野化培训圈面积的51.95%和10.89%,其中家域面积仅有卧龙野生大熊猫的1.4%-2.4%,所以在以后的野化培训过程中需要采取增加野化培训圈中环境丰富度等方式,促进野化培训大熊猫形成较大的家域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