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生物科学   2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纯化获得的骆驼血清转铁蛋白由分子量为73,000和63,000两个组分组成。两者至少N-端五肽顺序相同(Met-Pro-Asp-Lys-Thr)。骆驼血清转铁蛋白在生理pH下不能与人胎盘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用胰蛋白酶酶解骆驼转铁蛋白可以同时得到两个合单一铁结合部位的结构域,分别来自转铁蛋白分子的N-端称N-端结构域(分子量34,700和40,700)和C-端称C-端结构域(分子量35,100)。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并讨论了反刍动物转铁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更多的共同性,而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转铁蛋白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木菠萝凝集素结合部位糖的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一株人抗人A-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用定量免疫沉淀法以及ELISA研究其与多种单糖、双糖及寡糖的反应性,从而确定了其结合部位的结构特异性。实验发现其结合部位互补于含有双分子岩藻糖残基的A-t糖:这一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含有双分子岩藻糖残基的A血型抗原决定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Ⅰ型蛋白磷酸酶(PP1)属丝/苏氨酸磷酸酶的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参与调节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转录、翻译、代谢、细胞生长及分化等.PP1分子结构表面的3个凹槽及β 12-β 13 Loop环结构,它在底物与抑制剂的结合方面起决定作用.近期研究发现,Loop环结构除了是抑制剂的结合部位之外,对整个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都起重要作用.功能研究也证明PP1还参与HIV-1转录过程的调节,并且与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对PP1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酶学特性、催化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70年代兴起的基因工程,使人们很快地看到这一新技术的巨大潜力,迄今为止,通过多种高效大肠杆菌载体系统的构建和应用,使许多原核和真核蛋白,特别是哺乳动物蛋白都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生产。这些蛋白高水平的表达是由于通过克隆该蛋白的编码顺序到多拷贝质粒上的强启动子,和核糖体的结合部位之后,从而构成重组表达质粒。运用这种技术所克隆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蛋白的积累可高达大肠杆菌体总蛋白的50%。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2型FBPS的纤连蛋白结合部位的初步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的fbp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引物,用含全长fbps的pMD-T-FBPS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片段fbps,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构建分别表达全长7~82、7~165和87~320氨基酸FBPS的重组表达质粒pFBPS、pFBPS(7~82)、pFBPS(7~165)和pFBPS(87~32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株,经IPTG诱导,表达rFBPS(7~82)、rFBPS(7~165)、rFBPS(87~320)和rFBPS(全长),分子量分别为29、34、42及83kD的融合蛋白。配基亲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除rFBPS(7~82)外,均可与人纤连蛋白(Fn)结合,由此可以推断SS2的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N端87~165氨基酸区域为具有结合活性的线性部位。  相似文献   
7.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A型红细胞,A1血型物质MSM(A1)和A-RBC+MSM(A1)为免疫原,制备了一组抗人A血型单克隆抗体:A1218,B57,DE923-G8,D286-E12经Takatsy微量血细胞凝集试验证明:这组单抗仅能凝集A1,A2及AB型红细胞,不能凝集B,O型红细胞.采用ELISA定量抑制试验法,精确测定了它们抗原结合部位的结构,互补于A活性寡糖。A1218互补于具有双岩藻糖结构的A活性五糖(A-Penta);B57,DE923-G8互补于具有单岩藻糖结构的A活性六糖(A-Hexa);而D286-E12则互补于具有单岩藻糖的A活性四糖(A-Tetra).结果表明:血凝特异性相同的抗A单抗,其抗原结合部位的结构可呈现多样性。即A活性寡糖的糖基组成数目和含有岩藻糖数目均可不相同,各种抑制剂对不同单抗的抑制作用强弱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hCG处理25—28d龄未成年雌性大鼠,造成超排卵并形成黄体,取hCG处理后7d的黄体制备黄体细胞。将黄体细胞与~3H-酪氨酸一起孵育(24℃,45min)后,~3H-酪氨酸能与黄体细胞特异结合,~3H-酪氨酸浓度为7.5μmol/L时达到饱和,在4℃孵育10min条件下仍有~3H-酪氨酸的结合。用哇巴因抑制酪氨酸向细胞内的转运后,~3H-酪氨酸的特异结合依然存在,放线菌酮也不能影响~3H-酪氨酸结合。这些结果证明,酪氨酸能与黄体细胞特异结合,并提示酪氨酸的结合位点存在于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