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生物科学   5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暗紫贝母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单细胞蓝藻(粘球藻)为材料,研究了固氮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代谢以及氢代谢等能量代谢过程的关系,发现光照是固氮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在光下的有氧分解过程和氧化磷酸化反应是推动固氮作用的能量来源,抑制光合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反应都能导至固氮作用的显著降低,但用DCMU抑制光系统II电子传递过程却意外地能大幅度提高固氮活性,在暗中的粘球藻固氮主要靠有氧分解过程支持,粘球藻与其它固氮生物相似,在没有可利用的还原底物存在或正常固氮作用被特异性和抑制时,可以将固氮酶所截获能量的大部分用于释放分子氢和回收氢,但未发现通过吸氢反应来推动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3.
室温下有取向紫膜薄层中菌紫质的光静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条件下有取向PM薄层中的RR分子受光照可以建立多种PSS,这些PSS的建立与湿度和光照所采用的波长等因素有关。不同的PSS有不同的VCD。它们可以在设计制作分子器件时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4.
嵌入紫膜碎片的BLM系统在不同离子强度的介质中产生不同的光电位信号。本文通过在介质中加入离子载体或离子通道剂对紫膜的光电响应信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光电位信号的差异主要是由紫膜的非质子离子的迁移引起的。与紫膜的质子跨膜迁移相比,这种非质子离子迁移也是由光驱动的,随介质的离子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但它的迁移速率更快,且产生反向的光电位。用通常方法所获得的光电位信号主要是这两种迁移信号的迭加。三价阳离子(La~(3+))可使紫膜质子泵反向并能抑制质子的吸收,但它似乎并不参与紫膜的非质子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5.
Mg~(2+)离子对紫膜表面电位效应的自旋探针—E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带正电荷自旋探针CAT_(12)在紫膜结合相和水相的分布,利用自旋探针顺磁共振(ESR)技术测定了Mg~(2+)对紫膜表面电位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紫膜具有σ为3.02×10~(-4)Ch-arges/(?)~2的表面电荷密度.据此σ用Gouy-Chapman理论计算得到Mg~(2+)离子浓度与表面电位((?)_i)的关系与实验结果极为一致,这表明离子通过表面电位的变化引起紫膜的表面pH值的改变从而影响紫膜的结构与功能,Mg~(2+)对紫膜表面电位的影响明显地比K~+要大,说明镁离子可能在紫膜的结构与功能中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89,27(6):457-460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Notoseris (Compositae) are describep from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y are Notoseris nanchuanensis Shih, N. dolicho- phylla Shih.  相似文献   
7.
天麻消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1990,9(3):218-225
  相似文献   
8.
用自旋标记研究嗜盐菌紫膜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5′酮基软脂的甲酯的N′氧基4、4-二甲基(口恶)唑衍生物、TEMPO和4-(乙氧基氟代磷酸))-TEMPO′研究了嗜盐菌紫膜的相变.ESR测定表明:在醋酸钠缓冲溶液中(100mM、pH7.0)、30至70℃没有观察到相转变;在81℃附近获得了紫膜类脂的另一相变点,此转变点可能与紫膜类脂及蛋白质晶格的分离有关.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点则在100℃附近.当温度升至110℃时紫膜类脂烃链则趋“熔化”,紫膜蛋白质的热变性也呈不可逆的.文中还就不同的物理因素对紫模相变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紫膜碎片的电二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在水中的嗜盐菌紫膜碎片,在外电场作用下产主定向排列.在20℃时,568nm的电二色性研究表明:外加电场为2kV/m时取向程度可达60%以上;大于5.5kV/m时,取向作用趋于饱和状态;饱和时简约电二色性为-0.437左右,视黄醛生色团的跃迁矩方向与电偶极矩方向形成60.9°夹角;紫膜的永久偶极短为9.2×10~(-24)C、M,剩余电极化率为3.0×10~(-27)m~2;紫膜的旋转扩散常数为0.53秒~(-1).曲线拟合分析表明,感应偶极对紫膜碎片的定向的贡献应予考虑.本文对紫膜碎片的定向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