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生物科学   4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依据我国动物所面临的濒危,对我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等级划分,种群现状,致危因素和保护措施等进行了描述说明,首批收录了535种濒危动物。本文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所收录的352种濒危脊椎动物(不含鸟类(以下简记为“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整理统计了现有濒危物种的分布资料,在GIS支持下,对中国濒危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濒危动物物种呈明显的集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横断山区,海南岛,西双版纳和云贵高原;而在华北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出现大片空白区。影响濒危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热量和水分条件,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开发,人为破坏等人文条件。山地因地形屏障作用而保留了较多的古老物种,其较为复杂的环境因子也有益物种的生存,因而物种丰富度较高。大多数动物对于水分和热量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水热条件对其分布的限制作用十分明显。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濒危物种稀少;污染,开荒等引起的环境问题对于现存动物的威胁很。运用Dobson排除算法得到云南勐腊县等9个县分布有168种濒危动物,占全国总数(海生种类及仅分布于台湾和香港的特有种除外)的51.5%,而其土地面积之和仅为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9%。而云南勐腊县等94个县市就分布有中国所有的濒危动物。这些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优先考虑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子系统发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开亚 《动物学研究》2001,22(5):397-405
介绍了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选用的分子信息的种类及已发表的蛙类,蟾蜍类,龟类,蜥蜴类和蛇类等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这些研究中使用的DNA信息主要为mtDNA序列,也使用了一些核DNA序列。其研究的内容涉及目间,科间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属间,种间以及亚种或种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螳螂的杀戮     
唐志远 《生命世界》2005,(1):100-101
由于等待猎物的独特姿态,螳螂在西方被称为"祈祷者"。它们几乎猎食所有昆虫,尤其喜欢捕食鳞翅目幼虫、直翅目以及同翅目昆虫,借助一对钳子般的捕捉足和强壮的上颚,它们甚至可以攻击小型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我特别钟情于拍摄这些优雅的猎手,它们总是不紧不慢地在镜头前做着动作,会在镜头前用眼神和你交流,它们有着良好的镜头感,是最好的"模特"。  相似文献   
4.
通过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对机场飞行区4类生境中两栖爬行类的调杏,记录到3目11科22种.较为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成为机场鸟类重要的食物源之一,吸引了捕食性鸟类前来栖息和觅食.分析了解两栖爬行动物情况,对于全面了解亚热带和北热带地区的机场鸟类的食物源和活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建议在今后对于鸟撞防治研究应当开展对两栖爬行类作为鸟类食物源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土龙     
鳄类是过去爬行动物统治地球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代表。与鸟类一样.鳄类是从初龙(槽齿龙等古爬行类)演化而来且唯一存活至今的爬行动物类群.它们和很早前就已灭绝的恐龙有亲缘关系。一二十年前.人们担心这些经历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灾难而存活下来的物种会因遭到人类的猎杀而步恐龙的后尘。然而在今天.曾经一度严重威胁鳄类生存的猎杀活动已很大程度上被合法、有序管理的人工饲养繁殖所取代,鳄类不再身陷灭绝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郭建崴 《化石》2009,(2):F0003-F0003
2004年.为了庆祝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贵州龙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我们《化石》杂志编辑了一期专辑。在这期专辑里,李锦玲、金帆、李淳、尚庆华等几位古生物学研究者将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精心的再创作,为广大化石迷和古生物爱好者娓娓道出一个个发生在2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郑光美 《生物学通报》2010,45(11):17-18
近年国外一些动物学教材取消了"鸟纲",将鸟类归入"爬行纲",这是一种学术观点的反映,并不是新的提法。由于鸟类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征有很多方面与爬行类动物极为相似,以至在100多年前就有人认为鸟类是"具有羽毛的爬行动物",并将鸟类与爬行类一起归入"蜥形类(Sauropsida)"。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短尾蝮蛇Gloydius brevicaudus干扰素调节因子2基因(IRF-2)的克隆和cDNA全序列测定分析.目前除在爬行类外,IRF-2基因在大部分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都有报道.为了获得爬行类IRF-2基因的全序列,从短尾蝮蛇的肾、脾、肝和肠4种组织中使用Trizol试剂盒提取了总RNA.从已知的IRF-2基因序列比对设计了简并引物来扩增保守片段.最后使用RACE方法得到IRF-2的cDNA全序列.结果 显示短尾蝮蛇的IRF-2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有978个核苷酸,编码326个氨基酸,其3′UTR包含137个核苷酸.与脊椎动物其他四足动物序列比对分析还发现,短尾蝮蛇的IRF-2基因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都非常保守,与大部分四足动物的IRF-2相似.从其氨基酸序列中可以辨别出DBD、IDA2和transactivating domain等大部分元件和阻遏模体.  相似文献   
9.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从未进行过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为掌握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05年4月下旬~5月上旬、8月中旬;2006年8月上旬,前后3次对该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报道保护区现已记录27种爬行动物,隶属3目9科,占江西省80种爬行动物的33.75%。其中东洋界种类有19种,广布种8种,无古北界物种分布。区系组成上明显地以东洋界物种(特别是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17种)为主,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相一致。此次考察增加赣北(鄱阳湖)平原省爬行动物新记录5种,分别是绞花林蛇、黑眉锦蛇、中国水蛇、渔游蛇、舟山眼镜蛇;对保护区爬行动物的分布和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爬行类新纪录——峨眉地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于2004年4月21日在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 内(Lat.1000m,30'2'45'N,110'29'25'E)进行动物考察时,采到一批爬行类标本,经分类鉴定,其中峨眉地蜥(Platyplacopus intermedius)(图1)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