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生物科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浓度的几种糖类对潜伏侵染在青香蕉果实中的colletotrichum musae和芒果果实中的colletot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体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浓度淀粉可极显著地提高两种炭疽菌的孢子萌发率,并有利于附着胞和分生孢子的形成。单糖和二糖在较低浓度时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产孢,不利于附着胞形成。未成熟果实的坚硬结构和高淀粉含量为病菌提供了以附着胞形式潜伏侵染在寄主中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复发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大,使耐药LTBI复发的防控成为结核病研究的重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是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控相关机制研究、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和疫苗研究的基础。目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缺乏,而已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潜伏-复发感染模型存在缺陷,如小鼠模型的潜伏期荷菌量偏高、复发期变异大,而猴模型的潜伏期和复发期不可预测。模型的可控性差使其应用困难,且缺乏可用的免疫学评价指标,导致远期复发无法预测。因此,基于现有H37Rv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展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选用新的抑菌剂和诱导剂,制备有稳定潜伏期、潜伏时长适中、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变异小的动物模型,是未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静息CD4~+T细胞为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潜伏库的清除已成为治愈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高通量、可靠的、高灵敏度的方法来定量检测病毒潜伏库的真实大小。本文就目前关于HIV潜伏库的多种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MP1对鼻咽癌中转录因子c-Jun和Etsl表达的影响,以及对Etsl和AP-1间相互作用的调控,为LMP1的致瘤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用可调控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pTet-on-LMP1 HNE2(L7细胞),通过针对c-Jun、Ets1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进行阻断,观察LMP1对c-Jun、Ets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c-Jun蛋白质表达。免疫共沉淀(IP)结合Western blot研究c-Jun和Ets1相互结合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浓度Dox诱导24 h后,Dox为0.6μg/mL时的c-Jun和Ets1表达均最强。随着Dox诱导时间的延长,L7细胞中c-Jun和Ets1的表达上调,至4 h达到最高。阻断c-Jun表达后,Ets1表达显著降低;阻断Ets1表达后,c-Jun表达显著降低。在Dox诱导的L7细胞总蛋白中,在IP沉淀的Ets1中存在c-Jun表达,并且在Dox 0.6μ/mL时最强;在IP沉淀的c-Jun中存在Ets1表达,同样在Dox 0.6μg/mL时最强。结论:EBV-LMP1可以调控转录因子c-Jun和Ets1表达,且在调控过程中可能存在c-Jun和Ets1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调控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伟  唐敏  邓锡云  曹亚 《病毒学报》2000,16(3):198-202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细胞中LMP1通过核转录因子kB(NFk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在鼻咽癌变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利用LMP1受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诱导表达的鼻咽癌细胞Tet-on-LMP1HNE2,通过NFkB报道基因分析法、凝胶迁移率分析(EMSA)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等方法,结合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阻断技术,证实LMP1增强鼻咽癌细胞NFkB的DNA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完整的含有EBV-LMP1基因3个外显子开放读码框架的长2.3kb的cDNA片段。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48小时表达重组蛋白,72小时细胞较完整,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96小时后细胞出现破碎。我们采集72小时的组织培养上清和细胞破碎裂解液,分别采用SDS-PAGE、HPLC分子筛法,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实验证明,表达的蛋白能被抗LMP1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测定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60kD。经蛋白含量扫描图分析,采用Sephadex-75柱初步纯化表达的LMP1蛋白,将后者进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们建立了小鼠脑潜伏巨细胞病毒激活模型,来实现小鼠脑内潜伏的巨细胞病毒(MCMV)的激活,并对潜伏MCMV激活时程进行分析,确定MCMV即刻早期蛋白基因1(ie1)基因转录,完成对ie1基因转录和活病毒产生量时程动力学的分析,以及为进一步阐明原始MCMV在脑中潜伏的细胞类型提供模型。方法:采用出生后两天的BALB/c幼鼠,经右侧耳和眼连线为底边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将Smith Strain MCMV 500 PFU/5μL注射进入右侧脑室,培养至16周。之后,将脂多糖(LPS)依15μg/kg体重(接近致死量)分别经腹腔和侧脑室内注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的1日,2日,5日,7日,14日和21日分别在LPS组和对照组中选取5只小鼠取脑。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高敏感性病毒空斑实验(结合病毒空斑实验和RT-PCR)测定MCMV即刻早期蛋白1(IE1)mRNA的表达以及活病毒产生定量分析。结果:LPS组中,可于14日和21日的脑内检测到IE1 mRNA的转录,敏感性病毒空斑实验只在14日和21日出现细胞病毒效应(CPE),病毒量约为4.29×104 PFU/μL和5.20×105PFU/μL,相应对应MEF细胞匀浆物的RT-PCR结果检测到7,14,21日有IE1 mRNA转录。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脑潜伏巨细胞病毒激活的模型,并证实和分析了即刻早期蛋白基因ie1在潜伏MCMV激活过程中的表达和时程。该模型的建立将为进一步阐明MCMV在脑中潜伏细胞类型以及MCMV在急性感染、潜伏和重激活过程中对中枢神经细胞的影响提供研究平台,并为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潜伏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及激活的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加入20,40,60,80,100,120,140μmol/L的阿昔洛韦(ACV),观察对SH-SY5Y细胞生物性状的影响;在ACV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将含有0.1、1、10、100MOI的病毒液接种SH-SY5Y细胞,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对细胞的影响,确定潜伏的建立;分别用41℃、42℃、43℃、44℃、45℃加热0.5h、1.0h、1.5h、2.0h、2.5h,观察加热时间及温度诱导HSV-2在SH-SY5Y细胞中激发的最适条件;加入25、50、75、100、125μmol/L福斯高林(Forskolin)诱导病毒在细胞中激活,探讨诱导的最佳浓度;对HSV-2在SH-SY5Y细胞中的潜伏及激发进行验证并测序;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活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60μmol/LACV的存在最适合HSV-2在SH-SY5Y细胞中建立潜伏状态;1-10MOI的感染量均能取得较好的病毒潜伏及激发效果;通过观察,病毒在SH-SY5Y细胞中最长可潜伏14d;43℃,1.5h及75μmol/LForskolin均为诱导病毒潜伏激发的最佳条件;相差显微镜观察病毒激发后细胞病变,从24h到72h,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数量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HSV-2LAT、gG基因PCR扩增及电泳结果,证实病毒在细胞中的潜伏及激活。【结论】初步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上建立了HSV-2潜伏感染及激活的细胞模型,为下一步研究HSV-2的潜伏与激发机理,了解HSV-2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EBV裂解复制周期调控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W  Luo XJ  Hu ZY  Cao Y 《病毒学报》2011,27(6):619-623
EBV与许多恶性疾病包括霍奇金病、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有关人类B淋巴细胞是EBV天然宿主,其在宿主细胞中的生活周期分为潜伏感染和裂解感染。EBV潜伏感染时,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杀伤,仅表达少量基因产物。而在外界条件如化学、物理或宿主细胞分化的刺激下,EBV可由潜伏感染进入到裂解复制(Lytic Replication)感染周期,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播散。根据EBV裂解复制产物出现的时间顺序可将裂解复制周期分为裂解复制立即早期、早期和晚期。1 EBV裂解复制不同时期产物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疱疹病毒科中最大的病毒,结构复杂,其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近年来免疫妥协(immunocompromised)群体尤其是移植群体中的HCMV潜伏感染和激活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HCMV的感染与免疫、HCMV的致病机制、宿主的抗感染与免疫、HCMV的免疫逃逸、HCMV的潜伏与激活及HCMV相关研究的困境与展望近年来此方面研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