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生物科学   3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微米气泡技术和臭氧污泥减硅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微米气泡在臭氧污泥减量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杰  卢建明 《微生物学杂志》1995,15(2):25-27,32
苏芸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中用营养体接种二级发酵工艺和用二级发酵初期培养物作种子进行三级发酵工艺是可行的。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发酵种子罐营养体最佳移种茵龄为9h左右,此时营养体数量多、整齐、染色均匀,显微镜下菌体有折光点存在,三级接种营养体菌龄约为4h左右,菌体数量多,同步率高,少量染色不均匀。发酵液含菌数和发酵产品毒力均达到芽抱接种相同水平,但生产周期明显缩短4-5h,因此相应提高发酵罐生产能力2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210只人工培育的出房后1,2,3,4,6,8.10日龄的中蜂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处女王受精囊液的pH值平均为7.7,2日龄为8.5,从3日龄开始达到最高值8.8.并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判断出房后3日龄的中蜂处女王性已成熟.通过对72只中蜂处女王交尾飞行的观察,结果表明,蜂王交尾日龄多为6-8日.最早为4日龄,最迟为16日龄;处女王认巢飞行持续时间平均为7.4分钟,交尾飞行平均为21.5分钟:处女王连续交尾飞行1-3次,有9只处女王在一天里进行2次交尾飞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含氯苯有机废水 ,主要研究了氯苯对颗粒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苯对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细菌有较强毒害作用 ,连续投加低浓度氯苯 72d后 ,扫描电镜观察可发现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细菌均明显受到损害 ,停止投加氯苯恢复运行 30d和 5 0d后 ,仍可观察到颗粒污泥内部细菌受损害的现象 ,且部分颗粒污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空洞 ;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 ,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有较大程度的增大 ;但长期接触氯苯导致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使得小粒径污泥增多 ,而大粒径  相似文献   
5.
升流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碘离子作示踪剂,采用矩形脉冲示踪法测定升流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的流动分布。建立了申级返混加沟流模型。模型简单,能够反映反应器流动分布,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运用流动模型和Monod方程,建立了UASB反应器稳态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通过灵敏度分析,进水基质浓度S。,废水流量Q,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μmax 对出水基质浓度有较大影响。在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又建立了UASB反应器动态模态,利用此模型,对出水基质浓度序列Se,和产气量序列Qg进行计算预测,平均偏差分别5.40%和7.46%,标准偏差分别为7.02%和9.66%。  相似文献   
6.
UASB反庆器中影响污泥颗粒化的工程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具有不同微生物群系的接种污泥,流动方式和流速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粒化的影响,颗粒化过程包括:微生物絮凝体的形成,亚核的形成,亚核增长和颗粒成熟四个阶段,微絮凝体的形成取决于酸化菌伯作用,流体的动量传递和流体对悬浮物的剪切作用是影响亚核形成的关键性工程因素,为此提高最低流速概念,即形成污泥膨胀床的最低流速。合适的进料速率,污泥负荷,布水均匀性以及碱度控制是UASB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异斑小字大蚕蛾Cricula variabilis的各虫态发育特征,掌握其基本生活史、幼虫各龄形态特征及区分方法。【方法】在室内进行饲养观察,通过测量幼虫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指标并计算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最佳分龄指标。【结果】异斑小字大蚕蛾一个世代共(77.86±1.09)d,蛹期占29.44%,卵期占14.46%,成虫期占6.19%。幼虫共6龄,历期最长,占整个世代的49.91%,且每个龄期随虫龄的增长而增加。运用Dyar法则与Crosby生长法则验证了头壳宽是幼虫最合理的分龄指标。通过对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分龄指标的进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头壳宽的指数、二次、三次线性方程来划分幼虫龄期的效果较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03 8x~2-0.026 2x+0.735 8(R~2=0.996 5)、y=0.572 6e~(0.340 4x)(R~2=0.995 6)、y=0.001 5x~3+0.087 9x~2+0.021 8x+0.697 6(R~2=0.996 5)。【结论】本研究描述了异斑小字大蚕蛾各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和明确幼虫共6龄,头壳宽是幼虫分龄最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1932和单斑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unimaculata Yang et Yang,1986为例,描述和比较了广翅目齿蛉科齿蛉属和巨齿蛉属的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普通齿蛉与单斑巨齿蛉的卵块和1龄幼虫在形态上有着较大差异:普通齿蛉卵块约为单斑巨齿蛉卵块的3/4;普通齿蛉卵粒约为单斑巨齿蛉卵粒的2/3,卵粒都呈圆柱形,差异不大;普通齿蛉外层白色覆盖物厚度是单斑巨齿蛉的2~3倍.普通齿蛉卵块为单个附着在芦苇叶上,形状有4种类型,分别为椭圆形、螺形、卵圆形、圆形,在所有样本中其占比分别依次为47.1%、9.8%、17.6%和25.5%;单斑巨齿蛉卵块多为数个相连附着在桥底,卵壳薄且最外层卵粒向外翘起,使其表面如突起均匀地分布在卵壳表面.普通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白色的线状裸露区较稳定,且8对气管鳃靠近末端都有褐色和黄色的斑纹,而单斑巨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呈深褐色,腹部背面裸露区和颜色分布不稳定,气管鳃无花斑;两种1龄幼虫腹部两侧均都无毛簇.这些数据资料不仅丰富了广翅目昆虫的相关知识,而且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日益提高。污泥污染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特征描述,重点探讨污泥处理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提出对于污泥处理技术行之有效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越冬前后的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及头胸甲中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液相二级质谱法分别测定一龄幼蟹越冬前后肝胰腺、头胸甲和血淋巴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肝胰腺中的饱和脂肪酸(SFA) 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C18:1n9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其含量越冬后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18:3n3、C22:6n3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头胸甲的饱和脂肪酸(SFA) 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的C18:1n7作为主要能量脂肪酸被动用,越冬后含量下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C18:2n6、C20:3n6越冬后含量显著升高(p0.05)。越冬后头胸甲中4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血淋巴中虾青素、叶黄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5),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下降(p0.05)。肝胰腺中虾青素与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变化趋势与血淋巴的一致,角黄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越冬期间气温、水温的短暂升高可能使一龄幼蟹短暂摄食。越冬前经育肥的扣蟹越冬后能量物质无显著变化,越冬后根据肝胰腺颜色来判断一龄幼蟹质量的方法不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