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63篇
生物科学   383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应用FITC标记的长柔毛野豌豆凝集素(VVL)直接荧光示踪法和VVL介导的花环形成法,在正常小鼠脾、肠系膜淋巴结和胸腺中,分别检测到有一定数量的VVL受体阻性细胞(VV~+细胞)。小鼠在移植肿瘤(EAC)后,脾及淋巴结中VV~+细胞明显地逐步减少。但胸腺中VV~+细胞水平,未发现有改变。有证据表明,VV~+细胞中包含一类反抑制T细胞(Tcs),它们在对肿瘤的免疫排斥中据信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肿瘤进展中,外周淋巴器官中VV~+细胞水平的降低,提示了抑制和反抑制调节平衡的失常。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宿主处于抑制优势的低免疫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杜勋湘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6):597-601
用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或呋喃硝胺)处理正常和亚致死量γ-射线照射小鼠,探讨正常体内造血和再生骨髓中造血重建与组胺受体的关系。发现非毒性剂量的甲氰咪胍对正常小鼠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小鼠体内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生长和亚致死量照射后CFU-s产率的恢复。组胺可能与骨髓的再生有关,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7.
胡晓棠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3):278-283
正常情况下处于S期的CFU-S比例低于10%。氨甲酰胆碱(Cach 10~(-13)—10~(-9)mol/L)和Impromidine(Impro 10~(-9)—10~(-4)mol/L)在体外与小鼠骨髓细胞短时培育后,增加了CFU-S对细胞毒剂羟基脲的敏感性。反应最大时,9d和13dCFU-S的减少率分别是32.8和60.6%(Cach)以及38.4和49.5%(Impro)。这种效应可分别被胆碱能N受体阻断剂筒箭毒(10~(-6)mol/L)和组胺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10~(-6)mol/L)所阻断,表明9d和13d CFU-S表面胆碱能N受体和组胺H_2受体的密度或活性存在差别,再次证实了CFU-S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小鼠ES细胞的拟胚一培养和三维胶原蛋白培养系统研究了外源rhTGF-β1对ES细胞分化为血管样样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远方介培养中添加外源rhTGF-β1或细胞经基因转染面有过度表达的TGF-β1的ES-T6细胞分化为血管样结构的频率明显地受到抑制,相似于其亲本ES-5细胞的分化水平。在I型胶原三维培养系统中的单层ES-5细胞培液中添加rhTGF-β1时,明显地促进ES-5细胞形成血管样结  相似文献   
9.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于BALB/c裸鼠皮下获得成功,并已传至15代。建立的人胃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株(GC-916)具有移植成功率高,带瘤时间长的特点。总移植成活率99%,生长潜伏期14天,荷瘤裸鼠最长存活时间为160天,平均带瘤存活时间为89天。经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证实裸鼠移植瘤保持了原发人体胃癌的结构和功能,并具有表达突变型P_(53)蛋白及产生癌胚抗原的特性。该移植瘤株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胃癌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