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35篇
生物科学   14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对很多药物的抗药性.为了克服细菌的抗药性问题,需要用新的思路去发掘新的抗生素,包括发掘细菌细胞中存在的抗生素作用的新靶点.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对于细菌是生死攸关的,它可能成为新药物的适合靶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京大医院的院内感染成了社会舆论的话题.2010年8月11日的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网络版报道的某种耐药菌引起了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11种抗生素药物纸片法,对1981年至1983年从我国分离出的295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证实这些菌株对红霉素和头孢霉素Ⅱ最敏感,达99%以上,其次是氯霉素、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而对新霉素、金霉素和卡那霉素最不敏感,耐药菌株达96%以上。不同地区,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不同。四川省、上海市及云南省的菌株对青霉素都敏感,没有耐药菌株,而安徽省和沈阳市的菌株耐青霉素者63%以上。从胸水和腹水中分离出的菌株对这三种抗生素耐药者较多,其次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3株侵袭性大肠杆菌O152(EIECO152)作了体外抗菌素抑菌、杀菌的定量试验,这13株大肠杆菌是1988年9月至今从13例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分离出的代表株.代表了不同的分离年代、不同的病兽来源。试验目的是协助临床用药,监测致病菌对敏感药物耐药菌株出现情况和寻求其它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二类一端受外力的交联振荡器链:最邻近多相位交联振荡器链,以及多重交联振荡器链,讨论了它们产生内部传输,即各振荡器与外力具有相同频率的现象。文中近似相位差方程、指数二分性理论和中心流形理论被应用于系统的渐近近似。研究。本文得到了更符合于实际情况的神经网络CPG链动态特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分离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耐药菌的噬菌体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样本中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磷钨酸染色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其宿主范围,测定温度和pH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和体外抑菌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体内抑菌试验评估噬菌体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N1203-1Af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保护作用;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对其基因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共得到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pEC-S163-2.1、pEC-S163-2.2、pEC-M1167-5Ar.1、pEC-m1291-2Dr.1和pEC-N1203-2Af.1;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pEC-N1203-2Af.1属于短尾噬菌体中罕见的C3形态型,头部较长,长是宽的2–3倍;pEC-N1203-2Af.1可裂解受试15株大肠杆菌中的3株;感染10 min后进入指数增长期,–20-50℃、pH值为4.0–10.0的环境下均能够保持稳定活性;大蜡螟幼虫感染大肠杆菌N1203-2Af后噬菌体pEC-N1203-2Af....  相似文献   
7.
肿瘤耐药是影响疾病进程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8,CXCL8)又称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员。CXCL8在多种肿瘤患者的循环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药物疗效和预后有相关性。CXCL8主要通过招募细胞浸润、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获得干性特征,还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等多途径降低药物的应答效力。本文概述了CXCL8在肿瘤耐药形成中的作用,为建立疗效监测指标、制订联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9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77例)。对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占比30.30 %,共分离出病原菌29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65株,占比22.41 %,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23.08 %)、铜绿假单胞菌(2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 %)、肠炎克雷伯菌(10.77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G+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较为敏感;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G-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占比,以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568、1.203、2.812、1.674,均P<0.05),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42,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且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抗凋亡蛋白Bcl-2克服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的作用及重定位Bcl-2靶向抑制剂用于克服耐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构建非小细胞肺癌多代EGFR-TKIs耐药株,根据亲本细胞和多代EGFR-TKIs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RNA-seq数据筛选出潜在耐药相关基因Bcl-2,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其在耐药细胞中的蛋白水平。为了探讨Bcl-2诱导耐药的作用,采用siRNA干扰和使用Bcl-2的抑制剂ABT199抑制Bcl-2,通过CCK8法、IncuCyte实时监测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其对亲本和耐药细胞的细胞活力、药物敏感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随后使用奥希替尼分别处理亲本及耐药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RF2受到药物作用后及在耐药细胞中的蛋白水平,并以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辅助验证。使用siRNA干扰或NRF2抑制剂ML385敲低或抑制NRF2功能,借助Western Blot和CCK8法检测其对Bcl-2表达水平及对EGFR-TKI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加入NRF2的激动剂Ki696探究其对Bcl-2的诱导作用、对EGFR-TKI敏感性的影响及取消靶向Bcl-2逆转耐药的作用。结果:Bcl-2在EGFR-TKIs耐药细胞中上调;敲低或抑制Bcl-2后,可选择性抑制耐药细胞的生长和活力,并诱导凋亡,且能逆转包括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在内的多代EGFR-TKIs耐药;EGFR-TKI可在敏感细胞中诱导NRF2的上调,且耐药细胞中上调的Bcl-2受NRF2调控。结论:EGFR-TKIs耐药细胞通过上调抗凋亡分子Bcl-2获得耐药,该分子的上调受NRF2的调控,靶向Bcl-2则可以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