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生物科学   3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菌种退化是草菇生产中面临的难题,探究一种简单高效的复壮方法是草菇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探讨外源添加5种矿质元素对草菇退化菌株的菌丝性状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种矿质元素的最佳浓度并添加于PDA培养基中,测定草菇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MnSO4、Na2SeO3、CaSO4、FeSO4可有效提高草菇退化菌株D1和D2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降低O2·-、H2O2等ROS的含量,并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disulfide,GSSG)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溃疡病是由火龙果溃疡病菌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近年来在世界火龙果产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研究火龙果溃疡病菌响应逆境胁迫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需要筛选火龙果溃疡病菌在各种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以火龙果溃疡病菌菌株LJ02为研究对象,以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W)培养的菌丝体为对照组,以在LB培养基培养的菌丝体和分别在添加过氧化氢、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PDW培养的菌丝体为处理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估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评估18个候选内参基因(CYT1、SDH2_1、TBCC、SUI1、RPL19、PPH、ATP5B、UBE2_16、RPL13、UBE2_2、PRS17、SUCLA2、ATP5A、TUB1_2、ACT1、EFTU、EF1A和GAPDH)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火龙果溃疡病菌的18个候选基因在上述培养条件下的Ct值介于14.80-24.66之间,表达水平适中;稳定性最高的内参基因是CYT1,其次为SUI1,GAPDH和ACT1的稳定性最差;最少使用2个内参...  相似文献   
3.
苦粉孢牛肝菌可与黄山松形成外生菌根。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被苦粉孢牛肝菌菌丝作用前后的黄山岩石,研究了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及其发酵液对黄山岩石的风化作用。结果表明,黄山岩石表面有明显的菌丝作用痕迹,如菌丝隧道及松散的岩石结构。含岩石的发酵液中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含岩石的发酵液,多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44倍;含岩石与不含岩石的发酵液中有机酸(乳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电子能谱扫描表明: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发酵液作用黄山岩石后,岩石表面的Al、Si、K、Fe原子百分比分别从8.2、16.62、3.49、7.43降至0.38、1.75、0.1、0.03;接种苦粉孢牛肝菌活菌的发酵液中各离子含量也显著高于接种苦粉孢牛肝菌灭活菌种的发酵液(对照组),Fe3+、K+、Siws、Ca2+、Al3+、Pws浓度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39.95、8.37、15.97、12.53、13.71、10倍。结果揭示苦粉孢牛肝菌菌丝及其发酵液可...  相似文献   
4.
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giihn)和禾谷丝核菌(R.E erealis Vande r Hoeven)的16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及来自}工苏大麦纹枯病的9个菌丝融合群或亚群共68个菌株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立枯丝核菌主酶带数的变幅范围比禾谷丝核菌大;2.无论禾谷丝核菌,还是立枯丝核菌,各菌丝融合群或亚群之间的电泳图谱都有显著差异,但与各自对应的融合群或亚群的标准菌株的图谱则相似;3.44个大麦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间的图谱也有差异,但都有一条共同的主酶带(E.);4.据主副酶带数目和位置,将禾谷丝核菌CAG一1群菌株再分为2个类型(1型和II型)和5个亚型(1a、Ib、Ic和Iia、Iib);酶谱类型与菌株的采集品种和致病性无关,但与采集地点似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外生菌根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评价了这些特征用于外生菌根分类的价值,同时指出各种类型的形态学特征和解剖学特征与其营养吸收的关系。这些特征包括了菌根的颜色类型及变化、形状及分枝方式、外伸菌丝的多少及特征、根状菌索有无及分化、菌核有无及特征、菌套内外表面的菌丝排列及分化,菌套的切面特征,丹宁层厚度及分化、哈氏网的菌丝排列及厚度等。较详细阐述了100多年来,人们为外生菌根分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对各种分类方式作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韩美玲  边禄森  姜宏浩  安琪 《菌物学报》2020,39(8):1538-1550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材料,研究简单碳氮源及木质素纯品诱导条件对其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培养基和氮源培养基对糙皮侧耳漆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且对糙皮侧耳菌丝生物量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以蔗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以果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以葡萄糖作主要碳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木聚糖酶活性。以酵母浸粉作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和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以硝酸钾作为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以硫酸铵作为主要氮源诱导物时,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木聚糖酶活性。碱性木素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糙皮侧耳漆酶活性,但不利于菌丝生物量的积累。与此同时,碱性木素的存在对糙皮侧耳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并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金针菇菌种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的现象,影响着金针菇的产量与质量。【目的】为研究金针菇退化菌种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筛选金针菇退化菌株。【方法】以金针菇原始菌株(H)和退化菌株(T)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的生理生化特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并测定菌丝在栽培瓶中的漆酶(Laccase,Lac)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Peroxidase,MnP)的活性,记录菌丝在搔菌后的恢复情况。【结果】T在各个碳源的菌丝生长速度低于H,粉孢子等级在3-4级之间,SOD、CAT活性低于H,在栽培料中的Lac活性和MnP活性在第5天时与H相同,在第10、15、20天低于H。T在搔菌后菌丝恢复时间比H恢复时间长,恢复后的菌丝长势没有H长势浓密。【结论】通过探究金针菇原始菌株与退化菌株的菌丝生理生化特征,为判断金针菇菌株是否为退化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冬虫夏草单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菌株TZ8-1的3种菌丝形态为实验材料,提取RNA,经反转录获取cDNA,选择了11个持家基因为候选内参基因(18S rRNA、APRTase、β-TUB、RPL2、EF1-α、PGI、PGM、H+-ATPase、ACT1、UBQ和GAPDH),根据该菌基因组注释结果来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定量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算法程序进行表达稳定性评估,并用RefFinder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排比,最终筛选得到了最适内参基因。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1个候选内参基因均可作为冬虫夏草菌菌丝体时期的内参基因,稳定性最好的3个内参基因分别是UBQ、PGE和ACT1,稳定性较差的3个内参基因分别是GAPDH、RPL2和β-TUB。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欢  王小艳  尚晓冬  王瑞娟  徐宁 《菌物学报》2021,40(12):3286-3303
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米糠有利于花脸香蘑分泌羧甲基纤维素酶(P<0.05),红糖和牛肉浸膏有利于其分泌漆酶(P<0.05),白砂糖和豆粉有利于其分泌锰过氧化物酶(P<0.05),木糖和尿素有利于其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P<0.05)。本研究为选择合适培养基以提高花脸香蘑生物转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菌株的复壮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实验室所用灰树花菌株系长期继代培养,易出现菌株退化。【目的】通过菌株复壮的方法实现菌株的生物学活性及性状的恢复,并借助高效诱变仪对菌株实施诱变,以期得到活性更高、遗传稳定的诱变株。【方法】分别以PDA加富培养基和PDA-板栗壳培养基为培养基质,采用尖端菌丝分离法进行菌株复壮,得到回复菌株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及性状的复壮株P-2,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的高产性能,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roomtemperatureplasma,ARTP)诱变技术作用于复壮株P-2菌丝体,最终筛选到一株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性高的诱变株b-35。【结果】复壮后的菌株P-2菌丝干重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1.18%和19.01%,较出发株分别提高35.17%和35.11%,通过发酵罐验证菌株的发酵周期由48h缩短至32h,菌株发酵活性及效率明显提高。诱变株b-35菌丝干重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1.56%和25.07%,较复壮株P-2分别提高了40.15%和39.33%。【结论】ARTP诱变方法易操作、无污染且诱变效率高,是获得灰树花高产菌株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