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05篇
自然科学   918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645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侧钻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磨铣钢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存在下入摩阻大、磨铣耗时长导致开窗失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材质复合管柱的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工艺,结合中国西北油田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井况,首先,提出了基于“铝合金+碳钢”的多材质复合管柱组合及设计方法;其次,开展了基于管柱实物屈曲实验数据的管柱临界屈曲载荷计算模型适用性评价,并优选出了适合于“铝合金+碳钢”多材质复合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计算模型;最后,研究了综合考虑管柱扭矩、摩阻、刚性、井眼条件、管柱强度及材质的多材质复合管柱下入性分析方法,并利用下入性分析软件对西北油田顺北X1井、X2井、X3井、X4井复合管柱进行了下入可行性评价。该方法在X1井和X2井得到成功应用,进一步论证了该工艺现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的复合管柱设计和下入可行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径向井排系统对裂缝的影响,明确水力裂缝的扩展规律,利用扩展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流固耦合三维裂缝扩展模型,模拟了受径向井排引导的水力裂缝扩展过程。重点分析了3种影响因素(径向井排方位角、水平地应力差、径向井孔径)对水力裂缝的引导机理。首次提出了"引导因子"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有效评价径向井排引导效果的量化参数。研究发现,径向井方位角、水平地应力差、径向井井径会对水力裂缝的引导效果产生影响:较小的径向井方位角、水平地应力差以及较大的井径都使径向井排具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和较好的引导效果,反之亦然。同时,较大井径对增加水力裂缝宽度有明显作用。最后,利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试验证实了数值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L油田B区块开展"二三结合"实验区,"二三结合"开发模式渗流特征对区块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其渗流特征,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建立代表意义的油藏数值模型,研究区块"二三结合"开发模式下原射孔层和补孔层的渗流特征,分析了"二三结合"开发模式下,不同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采出程度、井底压力、地层压力及含水饱和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二三结合"开发模式先通过水驱开发挖潜原射孔层剩余油,提高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采出程度,再通过聚合物驱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水驱与聚驱的综合作用,最终得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海上油田电泵举升结蜡井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潜油电机增温、电缆散热、热流体注入量、注入深度、注入温度、结蜡管段传热和海水空气导热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建立了电泵井结蜡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了热流体注入温度和注入量对混合产出流体的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随着注入温度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该方法可有效指导现场措施工艺的实施,达到延长结蜡井的清蜡周期、延缓产液/产油量下降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裂缝热中子示踪探测方法,从中子双组扩散理论入手结合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压裂前后地层热中子分布影响因素,并模拟不同类型示踪剂及含量的热中子裂缝响应规律,筛选最佳示踪剂并给出其在支撑剂中含量的上、下限。结果表明:压裂前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主要受裂缝宽度和标记支撑剂中示踪剂含量的影响;钆对裂缝宽度变化反应最灵敏,钆元素是作为标记支撑剂的最佳示踪元素;随支撑剂中Gd 2O 3含量的增加,热中子计数率降低,热中子计数变化量D增加;示踪剂中氧化钆的上、下限值随裂缝宽度呈指数降低,且当裂缝宽度为1.0 cm时,Gd 2O 3的质量分数上限为0.68%,下限为0.03%。  相似文献   
6.
随着图书馆服务模式不断升级,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得到推广与使用,既方便了师生查阅文献资料,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阐述了大流通服务的概念,分析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图书馆大流通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explore the energy under-ground with thousands of meters. As a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 initial formation temperature (IFT) plays an essential...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步长加速(Adam)类算法由于其计算效率高、兼容性好的特点,成为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Adam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梯度、预测梯度以及历史动量梯度,提出一种新型Adam类一阶优化算法——复合梯度下降法(C-Adam),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理论证明.与其他加速算法的区别之处在于,C-Adam将预测梯度与历史动量区别开,通过一次真实的梯度更新找到下一次迭代更精准的搜索方向.利用两组常用测试数据集及45钢静拉伸破坏实验的实验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Adam与其他流行算法相比较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及更小的训练损失.  相似文献   
9.
模糊物元精细评价方法在油水井酸化选井选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水井酸化是油气藏常用的增产增注措施之一.酸化措施足否有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选井选层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模糊物元分析疗法,用油水井代表事物,评价因素代表特征,建立了复合模糊物元矩阵,对油田整个区块需要酸化作业的井位和对应层位进行了综合决策,排列出需要进行酸化的井位和层位的先后顺序,为进一步施工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达到了科学决策的目的.文中选用某油田六口井的实际资料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为例,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再认识、教学中的教材教法等多个方面分析以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模式改革的思想,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