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自然科学   8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青海实际,在分析影响青海湖旅游区生命周期的诸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延长该区旅游生命周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High precision elevation measurements using DGPS were carried out along three representative tran- sects for the "Great Ear" area, a dry salt lake within the Lop Nor basi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p Nor basin is only 5.2 m deep and its lowest point occurs at the center of the "Great Ear". In addition, the basin is asymmetric - steeper in the southwest (0.19‰) and gentler in the northeast (0.09‰). Points along the same "Great Ear" ring were found to have an identical elevation value, but different when from different ones (lower towards the center). The spacing of the "Great Ear" rings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steepness. The closer the "Great Ear" rings are spaced, the steeper the ground surface, and vice versa.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Great Ear" rings are the former shoreline trails left behind by Lop Nor water during the last few episodes of recession towards its total dry up.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high precision elevation data, historical accounts, aerial and satellite photographs and imagery, and official topographic maps of the study area suggests that the "Great Ear" area in the Lop Nor basin was incorrectly mapped as being covered by a great body of water on the 1963 topographic maps.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1958 aerial photographs and newer 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 Ear" ring structure was already in place in 1958 and it continued to appear on the subsequent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out any major changes. It is estimated that lake water in the "Great Ear" area of the Lop Nor basin disappeared between the late 1930s and early 1940s.  相似文献   
3.
指出青海是祖国十分可爱的地方 ,但是由于地势高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因此教育也相对滞后 .文章还对处于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 ,青海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如何上好《中国自然地理》课的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青海湖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和条件等方面对该景区主要旅游景点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公路绿化建设难度大,突出表现在降雨量少且集中、蒸发量大、不同地区分布不均等特点,路侧植物存活与生长困难,建设成效不理想.在降雨量小时起不到补充水分的作用,大雨暴雨时雨水白白流走,并对公路边坡稳定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条件制约下.本研究提出在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雨水有效地收集起来,用于公路的植被恢复,既保护了水资源,同时也减少了水害对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塌陷湖的实地勘查,运用水均衡原理,计算出该湖可供开采的水资源,认为该塌陷湖可作为淮北市供水后备水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藏药抱茎獐牙菜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抱茎獐牙菜(SwertiafranchitianaMaxim.)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异型起源,为非典型腺质型绒毡层;中层2层;花药壁表皮宿存,与药室内壁一起纤维状加厚.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子房2心皮,1室,8列胚珠,为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蓼型.珠孔受精,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体融合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酸浆Ⅰ变型.反足细胞分裂为5~8个,宿存,每个细胞均多核和异常膨大,反足细胞形成的吸器明显,并在胚乳层之外形成染色深的类似“外胚乳”的结构.果实成熟时,种子只发育至球型胚早期阶段.反足细胞在龙胆科一些高山短命植物中的宿存与分裂具有重要的生殖适应与进化意义,这对于龙胆科一年生植物在青藏高原严酷的环境下,甚至在只有几周的生长季节内完成其生活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国外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青海省的国外客源市场从时间和空间结构上进行分析,期望对未来青海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理论依据.从时间结构上看,青海省国外客源市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比较缓慢,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从空间结构上看,客源市场国的数量虽然在逐步增加,但是大部分旅游人数仍然来自少数几个国家,旅游市场地理集中指数G值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下降,但在本世纪初又出现了上升的迹象.因此,本文提出了未来青海省在开拓国外客源市场方面,需要在因地制宜、联合开发、树立明确形象和迎接多方挑战的措施和局势下作好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四湖流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如水体污染、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异常、南四湖淤积、地方病等。对流域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增大环境治理投资比例,加强环境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