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自然科学   5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定规格的多孔石墨探针可在一特制的过滤装置中直接收集大气微粒物质(APM),通过石墨探针炉原子吸收光谱(GPFAAS)直接测定其中痕量铝的含量。采用基体改良剂Mg(NO_3)_2,含量低于2.5ng,吸光度(峰面积方式)低于0.25的铝,其分析校正曲线显示良好的线性且无记忆效应发生。采用本法测定标准参比材料(SRM 1604,城市微粒物质),铝的回收率为101%,相对标准偏差为3.8%,测定实验室大气微粒物质中铝的含量为749ng/m~3,相对标准偏差为8.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氢化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成功地测定了样品中的锑,其灵敏度为10.8pg;检出限为9.21pg;线生范围为150mg/l;精密度(R.S.D)为0.78%。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京万红中镉.以HNO3-HClO4-H2O2处理样品,转化为测定溶液。残留的HNO3、HClO4对测定无影响。可检测0.0024μg/g的镉;精密度达2.4%;回收率在95-110%.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6,7-二甲基-2,3-二(2-吡啶基)喹恶啉在1:1体积比的水-甲醇混合溶液中,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测定了DMDPQ的表观标准电极电位和扩散系数,对其电极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依据自行设计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子吸收监测中间产物的手段研究了元素的原子化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和解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石墨的纳机电系统在周期性简谐驱动力作用下实现稳定振动的条件. 确定了获得持久稳定的振动的系统和控制力参数. 计算和分析了两块石墨片等长及不等长时纳米振子的操作特性. 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驱动振幅和频率,能够实现石墨片的持久稳定振动. 该方法对于进一步研究纳机电系统的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扩展到f轨道计算的INDO程序,对轻稀土的石墨层间化合物(REGIC)进行计算,从原子净电荷和Mulliken重叠布居讨论了稀土在REGIC中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并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AGIC、AEGI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稀土与碳层间主要是离子键,且稀土带钢电荷,而碱金属、碱土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听金属带正电荷,同时在REGIC中,稀土与碳层间还有共价成键作用,而AGIC和AEGIC中则没有。  相似文献   
8.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室温下色氨酸分子(L-Tryptophane)在石墨(HOPG)表面的吸附行为。实验发现,在室温下色氨酸分子可以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的吸附层,并形成二维条状结构和二维单斜晶格两种有序结构。针对这2种结构给出了可能的吸附模型。这2种有序结构的形成原因被认为与相邻色氨酸分子侧链之间的π堆积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龙岩特钢蠕铁石墨形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岩特钢生铁富含锡、砷、铅等于挠元素,致使生产蠕铁时出现许多异常石墨形态,本文主 要是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揭示蠕虫状石墨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实验装置在高温电解过程中实际测量了Nd2O3-NdF3-LiF熔盐电解槽内的温度分布,并对电解槽内温度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槽内温度纵向分布是从上到下先升高再下降,横向分布是从阴极到阳极先下降再升高,电解过程中电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电解槽的中部。根据研究结果,可以设计一种能够更耐阳极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石墨阳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