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3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种空间数据存储与发布方法,给出一个以Oracle数据库存储,以GML格式传输与交换,以SVG形式显示的完整的空间数据存储与发布体系,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退化图片的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方图均衡和灰度匹配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对退化图片细节进行了增强处理,在灰度匹配变换中分别采用单映射(SML)规则和组映射规则(GML),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SML和GML能更好地增强细节.特别是GML能有效减小其匹配后的直方图与匹配函数之间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当今Web GIS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采用Oracle Spatial作为空间数据库、GML作为传输数据格式及用SVG技术进行发布来开发Web GIS的优点,介绍了JAVA与Oracle Spatial之间的接口和访问方法、XML文档之间的转换技术.然后构造一个Web GIS模型系统,该模型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的海量存储和高效的查询机制、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结论对Web GIS的高效运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现有位置服务(LBS)应用平台都采用基于中间件或组件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模式,要求LBS用户必须与系 统持续稳定连接,而在带宽有限的移动网络环境中,无法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持续稳定的网络连接。 为此,提出利用移动Agent来构建LBS应用平台,以便能够实时有效地为LBS移动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平台 采用两层业务结构为基础来设计基于知识库管理的移动Agent;利用启发式动态路径串行迁移策略来实现Agent 的移动%采用基于Home Agent的消息转发方式来实现Agent之间的相互通信;采用X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由OGC开发的基于标准规范(特别是GML和SVG规范)在改进这些局限性方面的可能性.利用GML对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利用数据传输机制使数据互操作成为可能,利用SVG对GML数据在Web浏览器高质量显示.实例研究表明,利用GML和SVG技术不仅可以在不改变原始数据的条件下实现互操作,而且可以在Web浏览器上以矢量格式高质量地显示地图.但在互操作性、数据量大小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WebGIS应用中异构空间数据的共享问题,研究了ShapeFile文件格式和GML关于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提出了ShapeFile文件转换为GML文档的思路,借助Vis-ual Studio.NET平台,设计了二者的转换方法,经实践验证,可快速、有效地实现二者的转换,对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系统的开发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理标记语言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编码和描述,使得不同平台下的所有用户可以无缝地获取、访问、浏览空间数据,从而实现异构平台之间地理空间信息的互操作与共享。ShapeFile文件到GML文件的转化为目前在基层测绘单位大量存储的ShapeFile文件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格GIS中空间信息描述语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格GIS系统中,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据、信息、互操作、协同等需要具有一种标准的语言,使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对话和交流,GridGML(GridGeographicMarkupLanguage)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在XML技术、网格体系结构技术及OGC的GML3标准的基础上,对GridGML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数据融合的的概念,结合GML技术,提出了基于GML的移动GIS空间数据融合模型的目标,给出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体系结构,并以“请求MobileGML格式的长江大学校园地图”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灰度直方图进行匹配的理论,提出了一个通过二维模型对灰度直方图进行点运算的方法.以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