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77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野亭研究     
主持人语:"珠山八友"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和瓷艺装饰与瓷画并存的审美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本期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汪野亭同邓碧珊及程意亭在瓷绘创作方面的审美异同。一篇通过对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他们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2.
段爻 《科技信息》2004,(1):50-51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将不同课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交替着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即将静物,石膏像、人像,速写等按照教学进度合理的穿插于其他课题当中。这样做,既有利于知识面的沟通和技巧的相互渗透,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1)正确理解服装画的概念、特征是服装画创作的前提。(2)准确合理的人体造型是服装画创作的基础。(3)服装配色是服装画创作的关键。(4)协调统一的服装配饰使服装画的创作锦上添花。(5)合理的画面布局和娴熟的表现技法是服装画创作得以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5.
郑炜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2):65-66,69
抽象派绘画主张绘画应该向音乐学习,抛弃客观对象的形体、特征,走向纯表现的艺术。由康定斯基首创的“视觉音乐”展览的成功,标志着“抽象绘画”或者称“非具象”、“非客观”美术问世了,并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影响世界长达几十年的美术思潮。通过对音乐发展和演变史的考查可以知道,绘画中的抽象手法相对于再现手法和传统表现手法是更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抽象画已经上升到了音乐的高度———纯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6.
吴觅 《科技信息》2007,(8):155-155
构图是介于构思与具体表现方法之间的一个环节。好构图是需要反复锤炼得来。使作品的构图、清新、饱满、有力、富于韵律感、并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都不遗余力努力追求的境界。寻找构图的源泉、把握构图的基本法度、呈现构图的精彩、达成构图的完美要从构图的法则,形象的把握及对立统一的规律中去寻找,本文试着从中探讨。  相似文献   
7.
装饰作为广泛意义的造型艺术,直接拓展到设计、绘画,传统艺术乃至现代艺术,特别是在绘画艺术的整体造型中更是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美术教学应该与市场经济、学生的思想意识、就业观念等相联系。对美术技法理论中透视学体系的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国绘画也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绘画要创新要发展,要向别人借鉴什么,在借鉴过程中会受到什么影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正确认识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尤其是民族性格对美术民族性的影响及对中国绘画借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绘画作品中,形与神何为重?这是历代画论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绘画的审关理想追求。形与神之间的相互统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