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自然科学   399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硫电池具有高比能、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体系之一.受限于硫的本征绝缘性、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界面副反应、锂枝晶生长等问题,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在锂硫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硫正极反应机制的调控、电极结构设计、电解质改性优化策略,实现了锂硫电池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最后对锂硫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主要探讨在制备微胶囊时囊心、壁材、介质、界面张力大小及固体界面吸附关系 ,对囊心包覆效果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EJK951型油水界面传感器在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产实际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油田生产中油水界面的特性 ,简要介绍了EJK95 1型油水界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该表是基于传统的电容式传感器原理 ,结合现代微电子技术而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油水界面传感器 ,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是油水界面测量中的优选仪表。①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乳状液的稳定性理论,乳状液类型的测定,变型,去乳化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高校选修课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原理,最后讨论了运用Delphi5开发该系统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广义不确定原理对一般静态黑洞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广义不确定原理引入黑洞熵的计算,采用薄膜brick-wall模型,对一般静态黑洞外部标量场的熵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熵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结果表明,可以得到已知所有静态黑洞的Bekenstein-Hawking熵.作为比较和进一步研究,对视界面上的二维膜的熵进行计算,可以更方便和一般性地得到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该讨论可直接表明黑洞熵就是其视界面上的量子态的熵.与原始brick-wall模型不同的是,这一结论是有限的,计算中无需引入截断,且小质量近似也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农药新剂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农药的发展趋势及农药新剂型微胶囊剂的特点 .并详细介绍了界面聚合法、锐孔 -凝固浴法和复合凝聚法 3种制备农药微胶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亚油酸盐在45钢电极界面的吸附行为.用充电曲线三点法和交流阻抗法测定体系的腐蚀电阻;用动电位扫描法测定极化曲线;用AES和XPS对吸附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油酸在电极界面首先形成一单层化学吸附层;以胶团吸附形式存在于化学吸附层之上的物理吸附层对抑制点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祥化  葛铭  蔡国印  旷红伟  刘燕学 《科学通报》2002,47(14):1113-1117
《科学通报》第44卷第16期发表了《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1]一文(以下简称《华北》),涉及辽宁大连下寒武统大林子组的成因问题.我们曾先后于1984~1986,1993~1995和2001年对该组地层进行过详细的旋回层序、微层序和岩石学及微组构成因研究,对大林子组中段溶解蒸发岩系进行了几至几十厘米的超微层单元逐层观测取样,进行室内显微岩石组构和化学组分分析.本文按层序、岩石组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