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自然科学   4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用适当的包覆材料和工艺微胶囊包覆赤磷,通过DTA试验、吸湿性试验,摩擦感度试验评估包覆后赤磷的安定性。结果表明,赤磷的安定性大大提高,可以安全使用。章对安定机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验证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3.
未来,用氢来驱动汽车也许是家常便饭,但眼下,能够实现氢燃料安全存储的能力十分有限,这种想法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最近,三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论文报道了在氢储存方面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第一项成果证明来自用于吸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05,7(2):11-1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继2004年11月19日将电子束调试到直线加速器的末端,保证储存环同步辐射专用运行,并提供BESⅢ探测器研制所需的试验束之后,于2005年3月19日成功将正电子束调到直线加速器出口,初步定标流强达45mA(改造前BEPC正电子流强为3-5mA),正电子能量达1.3GeV,已能够为储存环提供正电子进行机器研究。这标志着BEPCⅡ直线加速器改造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5.
储存NOx催化剂BaZrO3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BaZrO3催化剂,再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Rh/BaZrO3样品.并制备了Rh/BaZrO3/γ-Al2O3和Pt/BaZrO3/γ-Al2O3.通过DTA,XRD,XPS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储氮量(NSC)及其抗硫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BaZr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储氮及抗硫性能,直接加入贵金属会使NSC降低,而混合γ-Al2O3后再加Rh,Pt则大大提高NSC,并且不论何种方式引入贵金属都使抗硫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压容积法、辅以卸压升温脱附排水法,测定金属钾修饰多壁碳纳米管(K~0-MWCNTs)对H_2的吸附储存容量。结果表明,在室温(~25℃)、~7.25MPa实验条件下其对氢的吸附储存容量可达3.80%(质量百分数);室温下卸至常压的脱附氢量为3.36%(占总吸附氢量的~89%),后续升温(升至673K)的脱附氢量为0.41%(占总吸附氢量的~11%)。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甲烷水合物储气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高压水合物形成实验装置测量了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形成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水合物在静止的系统中快速形成,提高了气体水合物的储气能力,并改变了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根据活性剂含量与水合物储气量的关系,确认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烷基多糖苷(APG)在水合物形成体系中的临界胶束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水合物储气的促进作用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强。  相似文献   
8.
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磷吸收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反应器中,稳定运行阶段出现规律性的与生物除磷理论相悖的厌氧磷酸盐吸收现象.为此,从厌氧吸收磷、有机物的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厌氧有机物吸收能量来源等角度,对厌氧吸磷机理进行探讨.采用乙酸钠为主要有机基质,当进水P/COD从2/100增加到4/100,厌氧阶段磷酸盐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50%-70%.在排除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吸磷与厌氧吸收乙酸盐基质直接相关,而糖原又是有机基质吸收与胞内聚合物储存过程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能量来源.通过对厌氧磷酸盐、有机物、糖原以及混合液中pH值变化的测定分析,初步推测厌氧吸收磷酸盐是当胞内无可利用的磷源时,糖原分解对磷酸盐的需求,并通过敏感于pH值变化的磷载体蛋白,将胞外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运输到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9.
以氨-水溶液为工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以氨-水为工作介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工作循环和流程;根据工作循环的特点提出了循环的计算方法,并对工作循环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发现,以氨-水为工作介质的制冷/制热潜能储存系统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不仅可用于蓄能空调系统,还可用于0℃以下的蓄能制冷。根据不同的需要,工作溶液的蓄能密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改变。最大的蓄能密度可以超过冰蓄冷,但其代价是降低了系统的COP值。  相似文献   
10.
钢渣中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镁碳酸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O2含量为99.9%,压力为0.2 MPa条件下,对钢渣粉进行碳酸化处理,并作为水泥混合材料制成净浆试件,对试件进行压蒸,研究碳酸化反应时间对试件体积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酸化反应时间的延长,钢渣中的硅酸盐、游离CaO、Ca(OH)2和游离MgO等物质与CO2气体进行反应,主要生成CaxMg1-xCO3.掺加未经碳酸化处理钢渣的试件,压蒸后破坏严重;掺加碳酸化反应10 min钢渣的试件膨胀率为1.03%,试件有明显裂纹;掺加碳酸化反应20 min钢渣的试件膨胀率为0.29%,符合国家标准,体积安定性合格.碳酸化处理20 min后,钢渣中游离CaO含量由2.54%降至0.84%,游离MgO含量由3.8%降至2.4%,试块压蒸后未出现Mg(OH)2,镁离子以水化硅酸镁形式存在于无定形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