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2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逆境生物学研究如何为发展我国旱地农业服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的特点,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持续干旱和水资源缺乏成为人类面临的新危机,这个危机在我国尤为严重。我国的淡水储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在  相似文献   
3.
论开发南方旱地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14省共有旱地1515.63万公顷,占耕在面积的40%以上。为缓解南方人地预质,促进农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力开发旱地农业势在必行,本文简述了南方旱地农业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其重要作用;论述了南方旱地农业的特点、优质与潜力,分析南方旱地农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扣提出了开发南方旱地农业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年科技攻关: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重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在"六五"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承担"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团结协作,联合攻关,把传统旱农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旱农模式和农林牧综合发展技术体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为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结合个人实践经历,就形成生物节水研究方向,建立半旱地农业生产体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干旱半干旱省份,水资源贫乏,使历史上的粮食单产和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全国末位,靠天吃饭一直困扰和制约着甘肃省农业的经济发展,为此,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旱地农业,是世纪之交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而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则成为旱为农业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为旱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旱农区的脱贫致富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文章简析了甘肃省目前的农业现状和集水农业的发展前景,并就科学合理的实施方面  相似文献   
7.
赵海涛 《科学之友》2005,(12):81-82
介绍了山西旱地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现状、实施环节、增产因素及效益分析,说明了山西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分析历史气象资料,总结了晋城市各种常见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以趋利避害为防灾减灾原则,提出了晋城市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气象建议.  相似文献   
9.
旱地种植业制约因素的分析及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影响农业发展,限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原因。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和曲线拟合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讨论种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寻求旱地种植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的途径,为有关部门提供笄策划,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视果品产业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果树是西北地区改善环境与保持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已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主要是“侵蚀”现象十分严重 ,侵蚀有2种 :风蚀和水蚀。遇多风或大风天气 ,在植被稀疏、地表干燥、沙尘丰富的西北地区易引起风沙天气或沙尘暴 ,不仅导致沙化面积扩大、侵蚀良田 ,也会给华北、东北地区带来危害。西北多数地区平均降水很少 ,但季节性降雨强度却很大 ,易引起水土流失。解决侵蚀的主要手段是“种树、种草” ,但长期以来成效不大 ,原因之一是种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