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艳  倪四道  曾祥方  谢军  陈颙  龙锋 《科学通报》2011,56(2):147-152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 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 而2010 年1 月31 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 破坏性地震, 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 显示出浅震的特征. 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 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 sP 波形, 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 km, 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 km 的沉积盖层之内. 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 级地震的报道, 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 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聊城遭遇破坏性地震袭击时,地震火灾是对生命的主要威胁,地震火灾的扑救和预防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科学的预防,就不会实现有效的扑救.  相似文献   
3.
破坏性地震是指震级大于5级、裂度大于7度,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局部损毁的地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建(构)筑物倒(坍)塌人员被困实际,从应急救援的角度,梳理分析了破坏性地震人员被困类型和伤害特点,归纳得出了地震应急救援训练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朱建民 《科技馆》2006,(4):11-13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地震科普宣传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进行适度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广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各级政府和地震科技工作极为关心的。近年来,全球地震已经进入活跃期,世界各地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次生灾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讨论地震前兆有它自已的孕震物理模型,地震孕育全过程分为加载、相持、卸载、短临和临震5个阶段;多次震例证明,破坏性地震的孕震物理模型是会重复和再现的;提出了追踪地震前兆信息,循序渐进预报地震的分析方法,对地震预报的阶段性进行了实用性的划分,有希望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良好的自救方法,那么就可以将伤亡减到最低。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史料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地震,见于《竹书纪年》:"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在距今3800多年地震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地震至少有近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上千次,5级以上数百次,6级以上百余次,7级以上数十次,8级以上十几次。近1000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个小概率事件,毕竟地球上不是经常地发生破坏性地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被瓦砾掩埋的经历。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房倒屋塌的惊吓,但感受过多次大地的震动,更经受过几次大地震惨状的震撼。地震究竟离我们是近还是远?我无法说得清楚,但近二三十年中导致重大灾害的地震似乎感觉很多,且都历历在目。就中国来说,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1999年台湾7.3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9.
震前的准备     
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应急工作。1.备好临震急用物品。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  相似文献   
10.
以文字记录到的1308年-2015年,发生在贵州的46次4.7级以上地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贵州破坏性地震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地质构造控制条件,并提出了贵州发生破坏性地震概率较大的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