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自然科学   49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赵超  王如愿  潘科嘉  孙明翰  李宁 《科学通报》2022,(11):1155-1166
钛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强耐蚀性、无磁等诸多优异特性,被认为是空天海等战略领域最理想的轻型结构材料.然而,采用铸锭冶金技术制造钛合金及其构件,仍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等世界性难题.研究表明,坩埚式真空感应熔炼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钛的高化学活性使其几乎能与目前已知的所有耐火材料发生反应.因此,新型熔钛坩埚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是实现钛合金低成本、优质、高效熔炼的关键.对此,本文重点综述国内外钛合金感应熔炼用陶瓷坩埚材料(耐蚀机制、成分优选)及坩埚耐久性两大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的近期研究进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需要研究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情况,以了解大脑产生、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机制。植入式神经微电极作为一种传感器件,是时间分辨率最高的神经电活动传感手段之一。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主要的植入式硅基神经微电极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分析表明,未来通过不断结构优化和改性修饰,特别是在高通量的神经记录方面,通过与同样基于硅材料的电路的集成,硅神经微电极能够进一步提高生物相容性,解决大规模的电极通道体内外传输与连接问题,实现对神经元的在体大规模长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侧链含有亚甲氧基连接基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及表征.用酚类与苯甲基氯制备了六种单体,用硅氢加成法合成了高分子液晶.六种单体为: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联苯(M1),4’—甲氧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2),4’—甲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3),苯基4—烯丙氧基苯甲醚(M4),4—(4-烯丙氧基苯甲氧基)4’—甲氧基联苯(M5),4—(4—甲氧基苯甲氧基)-4’—烯丙氧基联苯(M6).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定了单体和高分子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介晶范围,单体M5和M6显示较好的液晶性,聚合物PM1、PM5、PM6、P(M2—M5)和P(M2—M6)显示出较好的液晶性,共聚物液晶比其它高分子液晶的介晶范围宽.  相似文献   
4.
SiO_2为柱的层状钛铌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5-1295
一系列以八面体骨架结构为基础的层状钛酸盐、钛铌酸盐和铌酸盐能被有机胺撑开形成层柱化合物。这类材料在分离、吸附、传导和催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层间的有机物不耐高温,这类材料的应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带。 TiO_2和Nb_2O_5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与其它金属氧化  相似文献   
5.
张旬  孙瑾 《山东科学》1992,5(2):30-35
本研究用膏剂法进行无孔渗硅研究,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M351腐蚀仪分析证实:获得了致密、无孔隙、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渗硅层,并分析了渗硅层形成机理及表层疏松层以及内部孔隙成因。  相似文献   
6.
7.
C60偶联多孔硅系统的蓝光发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G60作为表面钝化剂,与多孔硅进行偶联.发现当C60偶联多孔硅系统在空气中存储一年后,能够发射460nm左右的强烈蓝光.经过系统的测量和分析,认为蓝光起源的发光中心与SiO2体材料中的“自捕获激子”模型类似.它是由一个氧空位和一个间隙氧组成的,间隙氧同时和相邻的晶格氧形成过氧连接.光激发载流子来自于Si纳米晶粒的核心,辐射复合过程则在多孔硅表面的发光中心进行.进一步的电子束辐照和臭氧辐照实验证明了这个发光中心的存在.从FTIR谱的分析,推测是样品表面Si=O双键的缓慢变化促使了蓝光中心的自发产生.  相似文献   
8.
作物的硅素营养和硅化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中子束诊断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炸药、走私吕检查、医疗和其它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轰击能量低的情况下,产生高通量快中子的最佳核反应是^3H(d,n)^4He,即d-T反应。现在运用d-T反应的中子发生器的寿命受轰击是氚气从靶上逐渐释出的限制。本文是一篇研究限制氚束粒子取代氚束粒子取代氚,从而防止氚气释放造成中子产额减少的工作进展报告。可以预计,利用固定在高氢热扩散率基片上,如铌基础上的薄氚钛靶,  相似文献   
10.
具有MEL拓扑结构的新型钛硅沸石TS-2,对用H2O2直接将苯酚选择性氧化为邻、对苯二酚的反应,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H2O2的选择率和产物所上率都很高。产品混合物的定量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以OV-25为固定液、联苯为内标,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