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自然科学   8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三元Ag/AgCl-LaCO_3OH纳米棒光催化剂.将Ag/AgCl引入LaCO_3OH(LCO)纳米棒后,可同时实现光吸收范围紫外光区拓展至可见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可见光照射下,金属Ag单质等离子共振(SPR)效应诱导电荷-空穴有效分离,使其热电子传输至LCO样品缺陷能级.随后表面O_2捕获光生电子产生超氧自由基·O_2-,该自由基对氧化NO过程起主导作用.空穴可以迁移至AgCl表面与Cl~-相互作用转化Cl~0,直接参与氧化NO后再还原为Cl~-, Cl~-再与Ag~+结合生成AgCl,有效避免了AgCl的光腐蚀.优化过后的Ag/AgCl-LaCO_3OH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净化NO去除率高达54.0%,远高于纯的LCO(3.1%)和Ag/AgCl(8.0%)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实时动态监测Ag/AgCl-LaCO_3OH光催化氧化NO的反应过程,结合自由基捕获结果,从分子层面揭示其反应机理,并提出Ag/AgCl-LaCO_3OH光催化性能增强机制.本研究结果对等离子体基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反应机理及环境净化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利用量子力学法对酸催化丙酮碘化反应的多种竞争性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该反应由丙酮烯醇化和烯醇碘化两个子反应构成.计算结果表明:丙酮烯醇化反应为决速反应,主要通过酸辅助单步质子转移反应途径来实现.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之间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水合质子以及水分子在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化学演示实验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碱溶液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原理,对纠正在化学教学中易犯的错误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MECHEM是一个机器发现系统,它提出了乙烷氢解反应的一个新的化学反应机理。本文介绍了MECHEM内部的算法和启发式,分析了它的人机交互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在增长化学知识中的作用,为其合法性作了方法论辩护,并讨论了机器参与科学发现的条件,提出确认发现本身已经成为发现过程的一部分,人机交互的方式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四苯基卟啉蒽醌化合物与钴(Ⅱ)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度法研究了5-[p-(β-蒽醌酰亚胺)甲氧基]-10,15,20-对甲基四苯基卟啉(H2TPP)在DMF溶剂中与金属钴(Ⅱ)离子配位反应的动力学以及镉(Ⅱ)离子对该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研究了温度对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求得基元反应的活化参数△rHm^≠、△rSm^≠及平衡步的△rHm^θ、△rSm^θ.  相似文献   
6.
7.
合成四苯基卟啉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咯、苯甲醛在酸催化下生成环状中间体,不可逆的转化生成TPPH_2与TPC;在硝基苯存在下TPC被氧化成TPPH_2。  相似文献   
8.
一、格氏试剂的生成。 对于格氏试剂的生成,似乎公认为是由表面镁到相邻的RX的单电子转移引发的,然后形成和表面镁自由基阳离子结合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针剂头孢曲松钠对经典的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的浓度与扰动后振荡周期的改变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15×10-7~5×10-3mol/L,最低检测限为6.25×10-8mol/L.探讨了针剂头孢曲松钠对化学振荡反应扰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河南科学》1998,16(2):163-166
为了避免Cr(OH)3引起的污染,本文用改进的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r(nic)2(H2O)3OH,这里nic表示尼克酸根。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尼克酸以羧基氧与铬(Ⅲ)配位。对该配合物与酸的反应特性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