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flavonol glycosides in leaves ofSymplocarpus renifolius (Araceae). From the water fraction of the MeOH extract, three new flavonol glycosides were isolated along with three known compounds,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and caffeic acid.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flavonol glycosides were elucidated by chemical and spectral analyses as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 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 and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6IIII-trans-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2.
三七叶中微量活性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七叶中微量活性皂苷进行分离与鉴定.三七叶总苷经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分离纯化,获得4个微量皂苷成分.经理化性质、光谱分析与标准品对照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人参皂苷C-K(Ⅰ)、人参皂苷-Rh1(Ⅱ)、人参皂苷-MC(Ⅲ)和三七皂苷-Fe(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三七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疏风解毒方联合环丙沙星与维生素C治疗肺风粉刺的临床疗效和愈后。方法 将60例痤疮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盐酸环丙沙星和口服VitC,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疏风解毒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分别在治疗2、4周时评价系统症状(口干、便秘等)和皮损炎症好转情况、新发皮损情况、愈后(出现色素沉着和凹陷性瘢痕)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同时考察两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口渴、便秘等系统症状减轻例数、皮损处红肿消退例数分别为26例、24例,对照组为4例、7例,治疗组的症状减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周后治疗组有新发皮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风解毒方联合环丙沙星与维生素C在治疗痤疮肺经风热证上疗效显著,愈后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正交试验法优化臭茉莉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进一步研究臭茉莉叶中总黄酮1年内每月含量变化趋势,探讨臭茉莉叶最佳采收时间。方法: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时间(min)、料液比、提取温度(℃)等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臭茉莉叶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最优工艺。结果:臭茉莉叶所含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3月份总黄酮/药材量是0.0235mg·g-1为最高。结论:该提取工艺快捷以及操作简便,适用于臭茉莉叶总黄酮的提取。结合总黄酮月周期变化规律,可以确定1年中5月份和7月份为最佳采摘期。  相似文献   
5.
张文文  任英  张荣超  郝贵周 《药学研究》2020,39(4):198-201,224
目的 提取、分析金银花、忍冬叶挥发油成分;比较两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方法 采用多级蒸馏设备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成分解析及定量;采用小鼠灌胃,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结果 与传统方法相比,自制多级蒸馏设备挥发油提取率明显提高;金银花和忍冬叶挥发油在种类及含量上存在一定异同;药理结果显示,忍冬叶和金银花挥发油均能显著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且忍冬叶挥发油增强免疫药理活性更为明显。结论 相比金银花,忍冬叶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含量丰富,增强免疫药理活性明显,可为新药源及保健功能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伴随症状和不同频率听阈改善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3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眩晕、耳鸣、耳闷等伴随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频率平均听力阈值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WBHSV)、中切黏度(WBMSV)、低切黏度(WBLSV)、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8、TNF-α和MMP-9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桂哌齐特可显著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和伴随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银杏叶片中银杏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叶片中银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Symmetry-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结果该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5%,RSD为1.17%(n=5)。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银杏叶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优选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干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表L8(2)^7安排实验。结果提取方法对梓醇提取率影响最大。结论确定地黄叶中梓醇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1h/次。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山楂叶提取物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以甲醇-水-磷酸(90∶10∶0.03)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183;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熊果酸在(0.982~9.82)μg&#183;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为0.58%(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山楂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雪莲果叶片多糖的微波提取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威  刘坚  杨永  郑名敏  荣廷昭 《中药材》2007,30(11):1449-1452
本实验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叶片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微波提取法与传统热水提取法对雪莲果叶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对微波提取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技术提取雪莲果叶中的多糖比采用传统的热水提取法更有效,并且根据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确定了采用微波技术提取雪莲果叶片多糖工艺的优选方案为:280W微波功率进行2次提取,每次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