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3.
李东垣升清降浊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是其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其中"升清降浊"理论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至今对我们临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源自金元补土派李东垣《脾胃论》,该方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药物组成。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发热、饮食无味、少气懒言、体倦肢软及内脏下垂、久泻久痢等证,临床运用确有良效。现将临床运用该方治验的病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脾胃论》看李东垣的药物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郭荫楠 《山西中医》1989,5(3):22-23
本方见于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书中。是一首治疗脾胃失和,湿热挟杂的常用方剂,具有立法严谨,选药精当的特点。现将其主治功效与应用体会,陈述如下。一、药味组成与主治本方由十六味药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半夏、白术、泽泻、羌活、独活、柴胡、白芍、陈皮、黄连、防风、生姜、红枣、黄芪)。初看药味繁多,寒温同用,似有难解之感。细审该方正是反映了李东垣重视脾胃升降的学术思想。正如清代医学家汪訒庵所说:“东垣治疗,首重脾胃,而益胃  相似文献   
7.
笔者得《金匮要略》枳术汤和《脾胃论》枳术丸两方启迪 ,取枳壳、白术各60g为枳术汤 ,治疗老年人消化道蠕动迟缓 ,每获良效。1咽食不畅咽食不畅 ,病因多杂 ,老年人在排除食道癌后 ,见于食道蠕动迟缓者为多。王某 ,男 ,71岁 ,农民 ,咽食梗阻不畅3个月。3个月来每次咽食时 ,均感滞阻难下 ,劳累后症状显著。早轻暮重 ,口不干。食道钡餐透视示 :食道蠕动迟缓。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缓。患者胃气不足 ,降顺力乏 ,因虚致滞。故重用枳术汤加味治之 ,生白术60g,炒枳壳6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5g,制半夏8g,砂仁5g(后下) ,木香5g,陈皮5g,水煎服 ,1…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用药组方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擅长从脾胃论病,主张保护元气,开创了内伤脾胃学说及补土派的先河,其代表作《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料。今仅对近二十余年来各界研究李东垣用药组方规律的资料作一综述。1组方特点之研究 戴永生概括东垣升阳十七方组方特点是量轻药广而精,常用参芪术草甘温补气,配伍升柴二活辛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甘温除大热"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的一种方法.甘温之剂治疗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和或"阳虚发热",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在<内经>"劳者温之"和<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阳虚发热的启示下,首创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发热.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方中用药以甘温之品为主,具有甘温益气退热之效,故谓本方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临床所见此类发热较多为低热,有时可见高热,病机历代各家见解不一,概括为:1)脾阳虚弱,气血虚损而发热.<脾胃论>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病程较长,肝功能持续或反复损害,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是在整个病变过程中,都具有脾虚症状,因此,本文在中医辨证论治时,重点提出脾虚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