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眼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0例的即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眼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即时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120例,针其眼针穴区:心区和上焦区。针后30分钟描记心电图,计算心率,观察眼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结果:显效103例,占85.83%;有效9例,占7.5%;无效8例,占6.66%;总有效率93.33%.结论:眼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即时疗效。  相似文献   
4.
秦有学  张富会 《陕西中医》1995,16(7):320-320
采用眼针取上焦、肝、胆、脾、胃5穴区中2~3个穴,及电针透刺与中药牵正散化裁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有调补正气、祛风通络作用。  相似文献   
5.
曲大纯 《中国骨伤》1992,5(6):12-13
笔者运用眼针与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52例,疗效极好,现提出粗浅看法,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6.
眼针治疗小儿遗尿症3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尿症为小儿的常见病,该病对健康虽无直接威胁,但往往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精神压力,特别是学令儿童,常因遗尿而苦闷,不敢尽情玩耍,晚间不敢熟睡,不愿与同学接触,逐渐变得性格孤僻,消瘦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笔者在也门人民共和国工作期间,应用吾师彭静山教授经验,采用眼针肾、膀胱区(二区)配合针刺会阳穴治疗小儿遗尿症32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此324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6例,女128例;最小3岁,最大16岁,以4~12岁为多;病程最短者8天,最长者10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理.方法选取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起病3天内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提示眼针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眼针组由28.24±6.02mg/L降至12.79±3.87mg/L,对照组27.98±5.74mg/L降至18.65±4.26mg/L,治疗后两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结论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孟宪怡  张硕  付莹 《河南中医》2023,(1):135-140
彭静山教授分析、归纳了历代医家有关眼与脏腑、气血、经络等联系的论述,同时深受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的启发,总结出“眼(目)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理论根基和精髓,创立了眼针疗法。彭教授以传统的看眼察病作为基础,将眼球、眼眶区域分为八个区、十三个穴,每个穴位都有各自主治的眼科疾病,还能通过眼目与脏腑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治疗所代表的脏腑经络发生的病症。眼针疗法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干眼症、Graves眼病、糖尿病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假性近视、眼肌麻痹、青光眼及内科杂病等。目前,有关眼针疗法的治疗范围及方式方法没有明确且详细的标准,对于眼针主治疾病的相关文献研究也比较少,对于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提及甚少,且研究报道中的样本量也多为小样本量,而动物模型的确立却未见相应的眼针实验。故眼针疗法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实验研究,扩大样本量,加强眼针疗法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肌抽搐是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从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通常为单侧性,多见于中年或老年妇女。常于疲劳、紧张、繁忙时症状加重,属于中医学“痉症”范畴。多因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风寒侵袭经络,或过度疲劳所致。此病为顽固性疾病,治疗棘手。笔者随师马坤范主任医师学习,临床中用眼针与旋磁针治疗面肌抽搐疗效良好,现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0.
眼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本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束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患60例随机分成眼针组和药物组(喜得镇),每组30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报告(FAQ),及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共观察42天。结果:眼针组上述指标改善较药物组明显,其有效率81.2%,药物组为21.5%(P<0.01)。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差值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眼针疗法可促进VD患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恢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