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医学与中国哲学有着不解之缘。因为,中华医学是按照中华古老文化对于自然规律的领悟而形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在于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大应用领域。不理解中国哲学就无法理解中华医学,也无法评价中华医学。因此,这里必须将两者联系起来探讨,才能说明中华医学的哲学渊源。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刘建英 《家庭中医药》2007,14(11):12-13
刘完素(约1120~1200年),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去世后朝廷又赐号"高尚先生"。因刘完素系金之河  相似文献   
3.
王莽抑制奢贪思想是西汉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反映。我们不试图对王莽作评价,只是通过细绎和重新解读有关史料,以揭示王莽抑制奢贪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渊源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由无形(未可见)的"气"变化而成,人体生命的产生(起源)亦由乎气。如《列子·天瑞》篇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未见气)。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相似文献   
5.
“库真”及“察非掾”,作为唐初存在过的官职,不见于汉、晋官制。考其渊源,这两个职名均带有鲜卑色彩,承袭于隋,其发端则在北魏、北齐。而这两个职名在唐初的消失,意味着鲜卑制度对中原政体影响的最后终止。  相似文献   
6.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弹性(resilience)日益为心理学界所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章追溯了弹性研究的渊源,介绍了众多研究者对于弹性的认识,回顾了弹性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新感与伏邪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与伏邪学说是温病发病学的主要内容。在系统回顾温病新感、伏邪学说学术渊源的基础止,深入分析其涵义与特点,并对历代有关伏邪学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类、汇总,进而提出对新感伏邪学说的研讨应着重于临床实际,分析不同类型温病的病变机理,探讨其演变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认为 ,一部《伤寒论》经过归纳分析研究之后 ,极为清晰、极为醒目地突出了三个字 ,也就是 :证、治、辨而已矣。证与治是指方证 ,即《伤寒论》中的方证与治疗。其中既有仲景的继承 ,也有仲景的发展。如以证言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汲取了《内经·热论》的六经分证内容 ;如以治疗言 ,《伤寒论》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溯源穷流 ,经方是从《汤液经法》发展而来。殷商时期的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传到了西汉时期的太仓公淳于意 ,淳于意又传到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仲景继承了《汤液经法》 ,发扬光大 ,大放异彩 ,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梁·…  相似文献   
9.
程容  朱向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3):512-514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药性专长"是指某些药物独特的、超常规药理的特殊功效.具有专门擅长治疗某病或某证或某症且又速效、高效的独到特征,而非其他一般药力所能及的和可替代的.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而总结积累起来的宝贵精华.从"药性专长"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原理初探、临床意义等方面做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