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5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剥苔基因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舌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TGF-β3表达的角度研究剥苔(舌黏膜剥脱)的基因分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水平升高,而TGF-β3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促凋基因bax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舌苔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从而导致舌黏膜剥脱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3.
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3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人腹部开始出现紫灰色斑点、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06年3月6日至我院就诊。紫灰色斑点多先发生在毛囊口处,渐扩大成片,颈部、胸部、腰背部、腋下及四肢相继出现紫灰色斑点和斑片,部分皮损融合。同时患者面部肤色较前稍变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23例口腔粘膜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介绍了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化验检查及恶变情况。并对发病情况,诊断与鉴别诊断,红斑狼疮细胞检查与临床体征符合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墨苔治验     
  相似文献   
6.
林汉森 《新中医》1996,28(1):60-61
变异舌象的辨治林汉森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历代医籍论述甚详。然对特殊变异舌象论述则颇为鲜见,本文通过对3种变异舌象的辨治,以求探索变异舌象在舌诊中的重要价值。1镜面舌镜面舌又称光舌,一般教科书认为属津液亏损。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认为:舌淡红无色...  相似文献   
7.
扫描电镜下我们观察到了一定强度电脉冲致 S- 180细胞电穿孔的现象。同时分别改变电压、电容、脉冲个数 ,对 S- 180离体细胞进行电脉冲作用 ,通过苔盼蓝追踪 ,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着对 S- 180离体细胞电穿孔的电压越大、电容越小、脉冲个数越多 ,其穿孔百分率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4-O-咖啡酰基-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3)-β-D-葡糖基(1→6)]-β-D-葡糖苷(III)。结论I,II和III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2)]-β-D-葡糖苷(I),3,4-二羟基苯乙醇-8-O-[(5-O-香草酰基)-β-D-芹糖基(1→2)]-β-D-葡糖苷(II),香草酸(III),丁香酸(IV),阿魏酸(V)。结论 I和II为新化合物,III,IV和V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牛耳朵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根或全草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生长丘陵、山地溪边或林中石上,分布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及四川贵州等地;性味甘、平,有补虚、止咳、止血、除湿的功效。为了研究其活性化合物,我们对其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甾体类和一个三萜化合物,分别是:豆甾-5-烯-3β,7α-二醇(stigmast-5-en-3β,7α-diol,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