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5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782篇
农业科学   16855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610篇
  2021年   652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1117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957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910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毛乌素、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特征,测定两地各林龄(26a、33a、43a)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指标,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两地沙地樟子松林各林龄的土壤物理指标几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机质、全磷、硝氮含量均表现为33a>26a>43a,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43a>33a>26a。2)毛乌素沙地各林龄内HPA、I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3 a林内的UA显著高于26a、33a林地,科尔沁沙地43a、33a林内的HPA、IA、UA活性均显著高于CK水平(P<0.05),两地林内的NPA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剖面来看,土壤酶与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呈增加趋势。3)土壤养分相关分析表明,HPA与有机质、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A、IA均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UA则与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4)科尔沁沙地26a、33a、43a樟子松林的土壤酶指数均显著高于裸沙地(P>0.05),且同龄水平分别高出毛乌素沙地15.79%、78.13%、16.28%。综上分析,同龄水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区域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毛乌素沙地,这说明亚湿润干旱区的自然条件可能更有利于土壤酶系统衍生。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根腐病发生对黄芪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采集1~6年生黄芪根围发病和健康土壤,采用经典方法对4种主要土壤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根腐病的发生对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1~4 a间,发病土相对健康土的脲酶活性减少量、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量均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第5年时各酶的活性开始向健康状态恢复,第6年时酶活性继续恢复,且与该年根腐病发病率降低的情况相吻合。由此可知,黄芪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9,(9):85-87
为了有效解决日光温室土壤连作障碍,提高设施利用率,实现周年生产。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以中药渣为主,按照一定比例复配金针菇菇渣和牛粪等畜禽粪便,经过高温充分发酵腐熟,配成药渣复合基质,在日光温室中栽培小果型西瓜。从栽培茬口、品种选择、穴盘育苗、药渣基质复配、栽培设施建造、移栽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采收运输等方面介绍了西瓜药渣复合基质高效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温室连作障碍,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基质循环利用,可在瓜菜主产区及戈壁日光温室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季大棚番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荣威"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全氮处理,T1;减氮30%处理,T2;増施20%有机肥处理,T3),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与T1处理差异均不明显,显著高于CK和T3处理;采收盛期T2处理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及肥料利用率均最高,春季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分别为36.66%、60.51%、26.19%,肥料偏生产力为237.17kg·kg~(-1);每667m2产量为9 952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T1处理显著提高79%。因此,T2处理(每667m~2施入N:21.01kg;P_2O_5:2.71kg;K:18.24kg)产量最高,施肥效果最佳,推荐为杨凌区春季番茄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5.
6.
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栽培设施、繁育技术、基质重复利用等方面规范了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基质栽培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黄瓜的有机栽培基质,以草炭、珍珠岩、蛭石按3∶1∶1比例混合作基础有机基质,设7个处理,分别为65%基础有机基质+35%花生壳、100%基础有机基质踩实定植且覆盖炉渣500 cm~3/株、100%基础有机基质踩实定植且覆盖蛭石500 cm~3/株、65%基础有机基质+35%炉渣、65%基础有有机基质+23%炉渣+12%河沙、100%基础有机基质踩实定植、100%土壤(CK),开展了黄瓜无土栽培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基质对黄瓜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基础有机基质栽培黄瓜效果最好;其次为65%基础有机基质+35%炉渣。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索黄芩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商州四种种植地(小麦-黄芩轮作、黄芩3 a连作、黄芩4 a连作、闲置荒地)黄芩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特征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三大类群组成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细菌居于多数,放线菌次之,真菌的数量最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小麦-黄芩轮作黄芩连作3 a黄芩连作4 a荒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黄芩连作小麦-黄芩轮作荒地。在不同种植地中小麦-黄芩轮作地蔗糖酶活性最高,说明小麦-黄芩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小麦-黄芩轮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