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医药卫生   1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克隆大花胡麻草环烯醚萜合酶基因(CgIS),并进行表达分析。方法以大花胡麻草根、茎、叶转录组中唯一的CgIS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大花胡麻草幼叶克隆CgIS基因,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大花胡麻草CgIS基因(GenBank登录号MH794270)全长1 185 bp,编码394个氨基酸;CgIS蛋白相对相对分子质量44 670,理论pI为6.17;该蛋白属于孕酮5β-还原酶(P5β-R)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该蛋白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40.61%)和无规则卷曲(46.70%)构成;该蛋白具有SDR(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和P5βR蛋白保守结构域;CgIS蛋白与芝麻SiI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CgIS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结论克隆了CgIS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环烯醚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l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一3,7,8-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Ⅶ)、獐牙菜苦苷(swa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Ⅹ)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记录翻转小肠和结肠囊葡萄糖转运电位的方法,来研究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大黄总甙、大黄素和番泻甙对小肠及结肠囊跨肠壁电应差的变化,发现上述成分可阻止葡萄糖和Na~+的转运,这一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大黄泻下作用的原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饭树叶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对糖尿病周围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4 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银杏黄酮甙组 (第 1组 )、甲基B12 组 (第 2组 )、银杏黄酮甙与甲基B12 联合组(第 3组 )。疗程为 8周。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第 3组总有效率为 9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7% ) (P <0 .0 0 5 )。第 1组和第 2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 6 9%和 7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第 3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冶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而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第 1组 (P <0 .0 5 )和第 2组 (P <0 .0 5 )。结论 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独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Purpose. In a continuation of our search for novel antifungal compounds from higher plants, the standard extract of the bark of Pithecellobium racemosum was found to have good activity against important AIDS-related opportunistic yeasts. Methods. The extract was subjected to bioguided fractionation using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hich led to purification of triterpene glycosides.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spectroscopic (IR, NMR, HRMS) and chemical methods. Results. Compound 1 is a new glycoside, 3-O[-L-arabinopyranosyl (1 -2)][-L arabinopyranosyl (1 -6)]2-acetoamido-2-deoxy--D-gl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and Compound 2 was identified as the known compound 3-O-[-L-arabinopyranosyl (l-2)]-L-arabinopyranosyl (1-6)] 2-acetamido-2-deoxy--D-glucopyranosyl echinocystic acid. Conclusions. Compound 1 is a new glycoside, 3-O-[-L-arabinopyranosyl (1-2)]-L-arabinopyranosyl (l-6)]-2-acetoamido-2-deoxy--D-gl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and exhibits moderat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T. mentogrophytes, C. albicans and S. cerevisiae with MIC values of 6.25, 12.5 and 12.5 g/m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
From the roasted seeds ofCassia tora L., a new naphthopyrone glycoside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as 10-[(β-D-gluc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yl)oxyl-5-hydroxy-8-methoxy-2-methyl-4H-naphtho [1,2-b]pyran-4-one(isorubrofusarin gentiobioside). Along with isorubrofusarin gentiobioside, alaternin and adenosine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苷类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纯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黄芩苷等 3种具有不同类型母核的苷类中药成分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纯化特性。方法 :以黄芩、栀子和白芍为样本考察它们在D101等 6种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纯化特性。结果 :6种非极性树脂对 3种苷类总体静态吸附能力为黄芩苷 >芍药苷 >栀子苷 ,其洗脱溶剂分别为 75% ,25% ,45%的乙醇 ,洗脱率分别为60% ,93% ,93%。结论 :具有相似母核结构的苷类分子在同一树脂上吸附能力不一定相似 ,但吸附力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有关 ,对苯乙烯型树脂而言 ,被吸附的分子母核双键数目越多 ,分子与树脂吸附作用力越大。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测定何首乌炮制前后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变化。方法 :大黄素对照品溶液与 0 .5 %Mg(AC) 2 显色 ,在5 10nm处以 0 .5 %Mg(AC) 2 为空白 ,测其吸收度 ;二苯乙烯苷对照溶液以 95 %乙醇稀释定容 ,在 310nm处测其吸收度。结果 :大黄素和二苯乙烯苷测定回归方程分别为Y =2 9.70X +7.95× 10 -3 ,r =0 .9993和Y =73.0 0X +0 .0 4 2 0 ,r =0 .99992。结论 :制何首乌中游离蒽醌的含量略高于生何首乌 ,而结合蒽醌的含量生何首乌则明显高于制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生何首乌要高于制何首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蘡A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方法分离,对其进行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自蘡Ao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多酚化合物,均属首次分离。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9-氧-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