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山楂、决明子颗粒剂中大黄酚的含量.以VP ODS(4.6mm×1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质量分数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90∶10,检测波长254nm,柱温为室温;大黄酚平均保留时间为7.27min,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3%,RSD为1.87%(n=4),线形范围2.9~29.0μg/mL(r=0.9999,n=6),样品大黄酚的质量分数为0.0557%.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肉桂及其混伪品的HSGC-MS的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肉桂及其混伪品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以此鉴别肉桂药材的真伪。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计算机隧和技术,分别测定肉桂,桂皮,柴桂的指纹图谱并加以比较。结果 肉桂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与混伪品桂皮,柴桂有明显区别,其指纹特征峰位于10.60,15.60min处,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结论 此方法能有效地鉴别肉桂及其混伪品,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不需对样品进行提取分离,可直接进行测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决明子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CO超临界、系统溶媒(石油2醚、乙酸乙酯、70%乙醇、水)和水提醇沉的方法分别对决明子进行提取,观察各提取物对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初步明确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并对该有效部位进行量效关系的评定。结果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降脂效果优于水提取物,其在0.75~1.00g·kg-1·d-1时降脂效果最佳;决明子7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醇沉物虽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决明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其有效剂量范围在0.50~1.25g·kg-1·d-1之间。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树龄肉桂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树龄肉桂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肉桂中提取挥发油。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15 m×0.2 n.mm×0.33 mm),柱温:70℃(1 min)8℃·min~(-1)→250℃(5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30:1;进样温度250℃。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00℃,质量扫描范围29-450AMU,溶剂延迟2.0 min。结果:对比各药材的总离子流图,进行了组分差异分析。不同树龄肉桂的总离子流图有较大共同点,但亦存在不同之处,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不尽相同。共鉴定出4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5%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肉桂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建立肉桂饮片特征图谱,筛选7个特征峰并通过相对保留时间表征其质的关联性;同时测定6个主要有效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表儿茶素、香豆素、肉桂醇、肉桂酸、肉桂醛)的含量并表征主要酚类成分和主要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关联度等概念表征其量的关联性。结果以批号13为基准,基于质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肉桂饮片特征图谱中筛选的7个特征峰中有酚类成分2个、苯丙素类成分5个,15批肉桂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7个特征峰。基于量的表征模式及关联分析,批号14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13,批号4、6、8、10含量与基准批号13关联性较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4、13、4、6、8、10优良度居前。结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表征,可全面评价肉桂饮片质量优次,为肉桂饮片资源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Context: The resistance of bacteria to antibiotics is raising serious concern globally. Asian medicinal plants could improve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the Khyang tribe in Bangladesh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18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the Khyang tribe in day-to-day practice against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Leaves, bark, fruits, seeds, roots and rhizomes from collected plants were successively extracted with hexane, ethyl acetate and ethanol. The corresponding 54 extracts were tested against six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 by broth microdilution assay. The antibacterial mode of actions of phytoconstituents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vancomycin and cefotaxime towards MRSA was determined by time-killing assay and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assay,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discussion: Hexane extract of bark of Cinnamomum cassia (L.) J. Presl. (Lauraceae)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MRSA, Enterococcus faecalis, Escherichia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ith MIC values below 100 µg/mL. From this plant, cinnamaldehyde evoked at 4?×?MIC in 1?h an irreversible decrease of MRSA count Log10 (CFU/mL) from 6 to 0, and was synergistic with vancomycin for MRSA with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of 0.3.

Conclusions: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Bangladesh have high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bacter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止痛顺气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黄柏、陈皮、肉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处方中的黄柏、陈皮、肉桂。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止痛顺气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肉桂子药材的薄层鉴别系统。方法以桂皮醛和β-谷甾醇为对照品,对维药肉桂子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不同展开系统、不同点样量、不同薄层板、不同检视方式、不同温度和不同湿度对肉桂子药材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桂皮醛和β-谷甾醇为对照品,正己烷–乙酸乙酯(6∶1)为展开系统,肉桂子药材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薄层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肉桂子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共3个月,3个月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3片/次,3次/d,共服3个月;对照组单独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共服3个月。结果两组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远期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经济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肉桂挥发油G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肉桂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GC法对广东、广西不同产地以及基地栽培肉桂的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11个主要共有峰。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CrosslinkedMehylsiloxame,30m×0.321mm×0.25μm);柱温:100℃,以20℃.min-1升至140℃,再以2℃.min-1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300℃;流速为0.4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GC法建立肉桂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特征明显,可用作肉桂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