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3种植物绿色毛状根的质体超微结构、光合活性,并探讨了叶绿素和次生代谢物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①采用椭圆叶水甘草、甜舌草和毛花洋地黄的毛状根培养物。②用恒冷切片机  相似文献   
2.
Ri质粒转化植物生产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振战  果德安  郑俊华 《中草药》1998,29(11):775-777
综述了影响发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因素,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植物发根的方法,提高发根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措施,以及发根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
天山雪莲愈伤组织培养与次生代谢物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天山雪莲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黄酮产生的影响,探讨组织培养生产总黄酮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脱分化培养获得天山雪莲愈伤组织,并对该组织含有的总黄酮进行测定。结果:在MS+NAA+6-BA培养基上培养10~15d,能获得紫红色愈伤组织,且总黄酮含量较高;温度梯度、NH4NO3浓度、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总黄酮产生均有显著影响。结果:天山雪莲愈伤组织培养条件对总黄酮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Dear Edit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metabolite contents in a med- icinal plant vary in nature, which may impact on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Bergenia (Saxifragaceae) is an evergreen perennial herb wide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and East Asia with about 30 species reported worldwide. It grows at a range of altitudes from the Khasia hills at 400 feet to the temperate Himalayas from Kashmir to Bhutan at 7,000-10,000 feet. Its distribu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altitudinal zones makes it a good candidate for studying variations in its metabolic profiles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Bergenin (C-glycoside of 4-O-methyl gallic aci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 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 in Bergenia and othe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constituents including, among others, gallic acid (3,4,5 trihydroxybenzoic acid), (+) catechin, and gallicin (Fig. 1).  相似文献   
5.
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种类繁多的一类次生代谢物。目前已知的萜类物质有30,000种。它们是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又称类异戊二烯。萜类化合物表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生理药理活性,是中药和天然植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昆虫拒食性,生长调节作用,抗氧化活性,抗真菌和微生物活性,以及细胞毒性、抗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虫草是一类在食品、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大型真菌资源,其中冬虫夏草是我国最名贵3大补益类中药之一。但是,当前虫草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野生虫草资源濒临枯竭,二是一次性直接利用的虫草粗制品过剩,高技术高附加值二次性产品缺乏,亟待转型升级。为此,本文综述了虫草菌高附加值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以活性次生代谢产物为目标的高附加值产品的二次性研发,是该类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影响发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因素,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植物发根的方法,提高发根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措施,以及发根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受控环境因素光和高CO2下植物抗氧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间生命保障系统中种植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能够平衡航天员的饮食营养以减少空间辐射对他们的危害,也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一般受控生命保障系统中光强较低,CO2浓度较高,而光与CO2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植物的次级代谢,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潜在的抗氧化活性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有关光与高CO2对植物次级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理论不仅可以服务于受控生保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期增加植物中具有营养或药用价值的抗氧化剂含量。本文针对国内外目前在光及光和高CO2复合处理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影响及其机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仿野生石栽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中不同生长年限次生代谢化合物积累的变化特征,为合理规划金钗石斛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对1年生、2年生、3年生的金钗石斛茎中次生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利用Analyst 1.6.3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对所有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差异倍数(FC)≥2和FC≤0.5的筛选差异次生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和质谱数据库对差异次生代谢物进行鉴定,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鉴定富集的通路。结果 3个生长时期的金钗石斛茎中共鉴定出1 317个次生代谢物,其中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和萜类化合物整体占比可达76.55%。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样品进行两两比较,与金钗石斛的1年生茎比较,2年生茎共有289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255个,下调34个;3年生茎共有682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502个,下调180个。与金钗石斛的2年生茎比较,3年生茎共有602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405个,下调197个。随着金钗石斛生长年限的增加,对上调前10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排序,主要为山柰酚衍生物、车叶草苷酸、芹菜素衍生物、金圣草黄素衍生物、异鼠李素衍生物、花旗松素衍生物、槲皮素衍生物等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和萜类化合物。KEGG富集分析显示,随着生长年限增加,次生代谢物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均发生了显著富集。结论 仿野生石栽金钗石斛随生长年限增加,可明显提升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和萜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积累水平。生产实践中可按照不同生长年限进行等级划分,有利于提高金钗石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进行指纹图谱和代谢物指纹图谱的研究,探讨和研究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白花丹参、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等4种药用植物中水溶性、脂溶性等次生代谢物的确切分布部位以及分布、积累规律,直观、科学的评价丹参药材的产品质量.方法:以乙腈-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提方式洗脱:流速0.4mL/min;柱温20℃~40℃;检测波长286nm;质谱检测采用负离子模式:电压2.5kV;柱后分流,分流比为1:50,柱温30℃,离子源温度100℃,雾化温度300℃,雾化气600L/h;电喷雾离子源(ESI),帘气(CUR):16Psi,去簇电势(DP):-20V,聚焦电势(FP):-80V,去簇电势2(DP2):-20V.质荷比(m/z)100~800.结果:在该指纹图谱中,27个色谱峰被选为特征峰.通过比较对照品相对保留时间(TR),紫外光谱(UV)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UPLC-ESI-MS)数据,参考相关文献,确定了27个色谱峰的归属、样品真伪的鉴别方法、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比以及样品质量评价.结论:本方法在75min内完成丹参及其易伪品(白花丹参、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次生代谢物的指纹图谱分析,各主要成分峰分离度良好,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均小于2.0%.本UPLC-ESI-MS法对于鉴别易伪品及对正品丹参的质量评价简单、实用,可以作为丹参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