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33篇
  免费   2004篇
  国内免费   962篇
医药卫生   46999篇
  2024年   350篇
  2023年   1200篇
  2022年   1070篇
  2021年   1532篇
  2020年   1512篇
  2019年   1699篇
  2018年   730篇
  2017年   1547篇
  2016年   1505篇
  2015年   1849篇
  2014年   2887篇
  2013年   2885篇
  2012年   3356篇
  2011年   3343篇
  2010年   2783篇
  2009年   2460篇
  2008年   2278篇
  2007年   1993篇
  2006年   1791篇
  2005年   1742篇
  2004年   1358篇
  2003年   1314篇
  2002年   961篇
  2001年   833篇
  2000年   720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483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8个厂家74批次丹参片中6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A)-1 mL·L~(-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4 min,6%B→23%B;14~20 min,23%B→39%B);柱温:25℃;样品管理器温度:4℃;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进样量分别在0.203 1~8.125 0,0.020 8~0.832 0,0.087 9~3.516 0,0.085 3~3.412 0,0.125 8~5.034 0和0.125 4~5.015 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2%,99.6%,99.5%,98.7%,99.3%和98.9%,RSD值分别为0.49%,0.79%,0.48%,0.92%,0.40%和0.8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丹参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将丙戊酸钠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治疗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在PANSS评分、PANSS-兴奋、激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丙戊酸钠应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与高血氨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6月在围术期使用丙戊酸钠注射液预防癫痫的46例患者的血氨水平及其他临床特征。结果 出现高氨血症的患者24例,血氨水平正常的患者22例。两组患者间用药前血ALT及DBIL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氨血症组与正常组间的血药浓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氨血症组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意识障碍。所有患者除血氨水平外,其他各项检验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高氨血症组患者用药后血ALT与血氨水平呈中等程度正相关。结论 尽管肝功能指标和丙戊酸血药浓度与使用丙戊酸后的血氨升高有一定关系,但安全的治疗范围并不一定能规避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临床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3种不同厂家的商品化沙眼衣原体即时检测(POCT)试剂盒进行评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及其他医疗机构实验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沙眼衣原体菌株(血清型D和E)冻存毒株,化冻后经细胞培养法滴定确定浓度,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系列稀释,对试剂盒A(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试剂盒B(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试剂盒C(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最低检出限和重复性实验。采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系、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菌悬液进行特异度实验。结果对血清型D的最低检出限,试剂盒B和C浓度均达1.86×10~7 IFU/mL,试剂盒B在1.86×10~6 IFU/mL观察到隐约可见条带;试剂盒A仅能检测到1.86×10~9 IFU/mL。对血清型E检测灵敏度,试剂盒B和C均达2.80×10~7IFU/mL,但均为弱阳性;试剂盒A仅能检测到2.80×10~9 IFU/mL。3种试剂盒均有较好的重复性,但均存在阳性条带显示颜色强弱不完全一致的情况。3种试剂盒均能够抗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2.9×10~6/mL),非洲绿猴肾细胞系BGMK(5.0×10~6/mL)和标准菌株ATCC25922大肠埃希菌(1.5×10~8 CFU/mL)的干扰。结论试剂盒B和C最低检出限明显优于试剂盒A,但试剂盒B较试剂盒C略好。在特异度和重复性方面3种试剂盒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