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感染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感染性角膜炎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完善的术前筛查及准备工作、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合理用药及定期随访、一旦感染发生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可有效预防或控制感染,最大限度地减轻并发症对视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角膜内皮细胞是维持正常角膜功能的基本条件,这一连续单细胞层的物理屏障和代谢性泵功能平衡的维持在保持角膜透明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lvekeratecton;y,PRK)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Insit;Iker.atomileusis,I-ASIK)已成为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研究热点。由于角膜内皮细胞特性及它所担负功能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研究的关注。本文就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作一叙述。I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11细胞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4.
由张仁俊、徐锦堂主编的《中西医角膜病学》分上、中、下3篇,51章共100万字。全书详细阐述了中国角膜病发展史、角膜病的基础理论、现代检测手段和中医对角膜的认识,如五轮、八廓、五行、脏腑学说与对角膜病的辨证论治。对各种角膜病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使中西医融汇贯通,同时对角膜病中西药物、方剂及角膜外伤,角膜手术,屈光性角膜手术,中西医角膜病学国内外新技术、新进展均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艳林 《重庆医学》2006,35(10):956-95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性手术中治疗不同程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靠的预测性,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而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好坏将直接影响LASIK手术的疗效,因此患者的配合及护理对LASIK手术非常重要。我院自1999年9月~2004年3月共行LASIK手术195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视眼发生率的升高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开展,角膜屈光手术并发症也有所发生,如角膜上皮植入等。现将我们行LASIK术后患者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人的治疗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在屈光性弱视儿童视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2例屈光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品+遮盖疗法),研究组另联合给予视功能训练。对比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治疗后正常集合融合范围、正常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立体视构成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视力均增加,且研究组视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1);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正常集合融合范围、正常分开融合范围、正常立体视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1),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屈光性弱视儿童采用视功能训练治疗能显著提升视力,改善融合功能和立体视,效果理想且不会显著增多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制作角膜瓣时发生卡刀后改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2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中因遇到阻力卡刀改为PRK,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对术后视力、角膜瓣的恢复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6例(28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术后1 a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27眼(96.43%),术后无上皮植入及明显Haze出现。术后1 a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LASIK术中卡刀改做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效果显著,适用于因特殊原因急需一期手术完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虹膜灾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19眼)超高度近视(-15.50D~-30.00D)进行虹膜央持犁前房人工晶状体(AMO)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屈光状态、裸眼视力、眼压、瞳孔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 19眼超高度近视通过植入虹膜夹持型前房品状体,全部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18眼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3行.术前裸眼视力0.02~0.1,术后裸眼视力0.3~1.0.1眼因虹膜弹性差,术后发生瞳孔轻度变形人工晶状体前倾,手术后复位,其余患者均无特殊.结论 作为屈光性手术的虹膜夹持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矫正超高度近视,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其具有术后视力恢复迅速、屈光度稳定、并发症较少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的特点,所以是目前不宜行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