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8篇
  免费   1439篇
  国内免费   496篇
工业技术   75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云南化工》2020,(1):168-169
就油藏开发地质勘探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油藏开发的分类、油藏开发程序以及油藏储量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油藏开发的因素,为现实油藏开发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提升油藏开发技术水准。  相似文献   
2.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mode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chieving a high efficiency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drill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a novel two-level intelligent modeling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ROP considering the dr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incompleteness, couplings, and strong nonlinearities. Firstly, a piecewise cubic Hermite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mplete the lost drilling data. Then, a formation drillability (FD) fusion sub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Nadaboost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Nadaboost-ELM) algorithm, and the mutual infor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parameter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ROP. Finally, a ROP submodel is established by a neural network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optimized by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BFNN-IPSO). This two-level ROP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al drilling process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ROP prediction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roposed ROP mode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dril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3.
西藏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于2018年10月11日和2018年11月3日先后发生2次大规模滑坡—堰塞湖堵江事件,溃堰洪水对下游拉哇库区不良地质体的稳定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下游水电站建设安全,对拉哇库区主要不良地质体建立了基于星载InSAR技术、无人机技术和地面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以多维空间采集技术获取变形信息,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对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利用平台、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进行分级告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勘探方法存在勘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电磁精细探测法探析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依照屏蔽系数、实测场强和理论场强数据绘制综合曲线图,通过该图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所处位置几何阴影范围,采用层析成像法得到网格化的工作面,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图像。通过图像直接观测隐伏型导水地质工作面裂缝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观测四个电磁场分量,采用正交电磁场分量计算介质视电阻率,依据计算视电阻率数值和视电阻率分布状态研究裂缝发育情况和裂缝富水程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较为精准地获取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位置。通过裂缝位置进一步检测出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最大发育高度为63.5 m。当视电阻数值不断增加时,隐伏型导水地质裂缝和裂缝富水性逐渐减小,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说明该种方法探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辉 《陕西煤炭》2020,39(1):204-208
结合“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以陕西省某转制地勘单位为例,引入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税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转制地勘单位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税收类型,应着重关注不同方面的风险,排序前6位的风险依次为企业所得税扣除类风险、增值税决策环节风险、增值税销售环节风险、房产税计税依据风险、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类风险、增值税采购环节风险;并对上述风险的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从企业管控、政策优化两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3):217-229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坝址河谷深切300余m,硬质岩与软质岩相间分布,岸坡地形陡峻,软弱夹层发育,卸荷、崩塌等物理地质作用强烈。根据坝址地质条件与电站枢纽布置,工程存在:隧洞群进水口同向高边坡整体稳定问题;坝肩开挖、隧洞进出口开挖、厂房开挖及料场开挖等高边坡稳定问题;泄洪冲刷及雾化区1号、2号塌滑体高边坡稳定问题;王家渡堆料场、瓦房寨砂石系统高边坡稳定问题。因此,工程高边坡稳定问题是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问题之一,但通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本工程高边坡处理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往黄海油气勘探在找油思路、勘探深度、勘探领域、勘探部署和勘探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概述了南、北黄海地质构造、盆地演化、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黄海油气资源远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就区域构造稳定性、水库渗漏、坝线比选、坝基地层岩性、坝基地质构造、坝基缓倾角结构面、坝基渗漏与渗透稳定、大坝下游冲刷坑、天然建筑材料等主要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