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读诗文对学习陶瓷绘画大有裨益,加强文化修养,才能提高陶瓷美术的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当我们面对精品作品时,有一种无法抵御的诱惑,其中的题诗更让人回味无穷,看"珠山八友"的作品会被他们用生命化成的笔墨语言所打动,能品出他们陶瓷艺术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梅光迪和胡适的来往书函,论析梅光迪的古典诗学立场。以"诗文之辩"及"古典与浪漫之别"两大范畴,探讨其二者争论的主要问题,客观公允地评析梅光迪诗学精神的基本主张及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结合百年中国诗坛的乱象,从历时性角度佐证了这种古典诗学立场的哲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袁宏道的创作实践和诗人理论,以及在学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个性和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等特色,以及在反对“拟古主义”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可明显看出他在明代学发展上所建立的功劳。打破了复古派在传统古领域长期统治的局面,使整个学创作气氛鲜活流动,有了生机。  相似文献   
4.
六月的沙龙     
<正>在《太太的客厅》中,作家冰心曾用她的生花妙笔,不惜笔墨地描绘了一群文人骚客集中、名人雅士扎堆的沙龙:风和日丽的午后,门铃接二连三地响起,不过片刻功夫,屋内、院外,已是人声鼎沸,济济一堂。才貌双全的女主人一面和政治家辩论,一面和诗人、女友插科打诨,间或将话题引向文学、艺术,令现场的气氛始终热烈,更引来社会各界的仰慕。你会不会好奇,在这样一个聚集了智慧和自由的场所,会是怎样雅致的布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121-122
苏轼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海南,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遇赦北归,共居琼三年,期间创作大量诗文,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遍及饮食、酿酒、烹茶、出游、起居等诸多方面,这些作品细致入微地展现出苏轼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本文旨在挖掘苏轼海南期间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元素,藉此体味他谪琼期间的心境,感受这位文学大家的生活意境。  相似文献   
6.
刘洪芬 《江苏陶瓷》2012,45(2):77-77
茶与诗的结缘,一个深层的缘由是"诗清只为饮茶多。"徐玑此句道出了古今多少诗人的共同感受。宋朝王十朋说:"搜我枯肠欠诗卷,饮君清德赖诗情。"诗人多嗜茶,原是因为茶能促诗情。清代女词人吴苹香则说茶本来就是"诗料":"临水卷书帷,隔竹支茶灶。幽绿一壶寒,添入诗人料。"清代著名诗人阮元则说:"寄语当年汤玉茗,我来也愿种茶田。"更有现代诗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英美文学作品使用频率最高、最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借助认知心理学和汉语修辞学等相关知识来研究隐喻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形式、特点和作用,对正确理解隐喻性语言从而提高英语阅读与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9)
结合牛树梅诗文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等资料,主要归纳从学牛树梅教育思想启迪教师教法探究,用牛树梅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取牛树梅诗文精华激发师生的读写兴趣,观牛树梅故居遗物及考评文章提升实训能力等牛树梅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振兴繁荣,政府对教育行业有了非常大的重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制度。初中英语中的古诗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或者开展活动对古诗文进行必要的倡导,来保持学生对古诗文的知识累积,大大提高古诗文在学生知识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具有刚正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忠信诚实的交友原则;其在思想政治上反对神学迷信、主张郡县制;在其诗文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是我国古代的文化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