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6省市57所中小学校中,抽取中小学校教师506名,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共组织55个专题小组讨论。结果 多数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多数教师认为设置健康教育课很有必要;很多教师没有认真读过健康教育课教材,少数教师就教材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师多认为社会各界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多数人表示自己从未接受过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并表示愿意多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结论 多数学校开展了学校健康教育,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应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加强学校健康环境的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搞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对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意义以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工作中关于制定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总结,希望对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刘刚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3):317-319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临床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PBL等教学法的运用,旨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作者从临床实践、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及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开展临床案例讨论、床边教学、台上教学和无病假设教学相结合的PBL教学方法。结果PBL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培养了学生应用和思考能力。结论PBL教学有助于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应予深入探讨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11月,对合肥市4所高校1 513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知信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不同变量间无偿献血“知信行”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女生、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掌握得分高于低年级、男生、非医学院校学生,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无献血史、是否医学专业大学生其献血意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不同性别、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组间献血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女生、高年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知晓了解情况较好;男生、低年级、医学专业以及有献血史的学生有无偿献血意愿较高;男生、低年级、医学专业、有献血意愿学生无偿献血率较高。结论 合肥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不容乐观,需开展针对性干预,提高其“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认识,态度和需求,方法 在6省市下属的12个市县有学生食堂的22所学校中,对71名中小学饮食服务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63.6%的学校按要求制定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仅2所学校有“学校营养午餐配餐制度”。大部分学校饮食服务人员对学校营养工作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但普遍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营养工作重视不够,绝大多数人未接受过营养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结论 学校饮食服务人员对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环节,有关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学校营养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学校饮食服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identifies predictors of preventive behavior among dental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New York State. A total of 217 clinicians was interviewed by telephone. Dentists practicing in an urban area (n = 120) and in a rural area (n = 97) were studied. A unit-weighted index of clinician preventive orientation was created, by summing z-score values for two preventive variables: the number of content item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 visits in an organized preventive program that entailed more than one visit. Multiple regression of this preventive orientation index on selected independent variables showed that, for the entire sample, variables representing involvement in academic and institutional dentistry, exposure to education through journals and courses, a predeliction for innov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 hygienist in the office, were most influential in creating a model that successfully predicted reported preventive behavior.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linicians in predictors of preventive behavior are also identified. Data collecte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our previous studies that attempted to describe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preventive behavior in dentist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