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大家健康》2007,(6S):77-79
写给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妈妈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对我们有份宽容,也祝愿我们的宝宝能健康成长! 我是乙肝大三阳,这点是改不掉的事实,在和所有患者一样经历了伤心、绝望后慢慢地也就开始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不幸的事实,妈妈一直觉得我这病得的冤,因为我妈和我爸查乙肝二对半全都是阴性,我也没有输过血,生活也很检点,妈妈甚至不相信我得这个病,在跑了无数的医院查了无数次后也只能接受了…  相似文献   
2.
解剖方法赋予了脏腑以形态、功能(部分)上的内容,是脏象学说创立的基石;整体认识方法阐明了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及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内在机制,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黑箱方法使象与脏之间建立起相对确定的对应关系,为发展以“黑箱控制”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奠定了基础,直觉思维方法将脏腑外延扩展至天地阴阳,中医脏腑至此完全丧失了其解剖学上的属性,而成为各种功能状态的抽象;朴素系统方法使“四时五脏阴阳”的脏象系统得以建立,并产生了只存在于整体水平的、具有不可还原性的新属性、新功能。中医脏腑嬗变为五种功能状态的抽象,本质上成为一种符号或模型。  相似文献   
3.
论述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内经》和《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的逻辑思维体系,同时非逻辑思维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心悟)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被进一步揭示,因此只有将逻辑与非逻辑两种思维方式结合,才能够逐步地认识科学的未知领域,并使中医重新与现代科学哲学相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芳 《健康伴侣》2006,(11):35-35
“你撒谎,今天晚上到底干了什么,对我说清楚!” 简直是洞察一切。即使千里之外的不正当的男女幽会也能够一眼看出。女人这种超常的直觉能力,常常使她们的丈夫惊叹不已,而且有些恐慌。她们的这种直觉能力为什么如此敏锐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美”来自心灵。美是一种抽象概念,人们用这个概念表达那些能使人的享受欲望得到满足的事物。20世纪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则以“直觉”为辐射点推导美的根源和本质。认为人所获得的意象不是来自客观世界,而是来自心灵即直觉。美就是心灵的综合物,直觉的创造品。他明确宣称:“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所以说人是根据内心的感受去感知美。美包括了形式美、艺术美、自然美、环境美、园林美、饮食美、服饰美、劳动美、产品美、科学美和人的美。人的自然美(包括人的身材、相貌、姿态的美),或称为人体美、…  相似文献   
6.
胡明珠 《光明中医》2014,29(11):2427-2428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具大的贡献,但它现在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后继乏人,临床诊疗水平不断下滑,以及人们对它的责难和非议使其与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下一代之间形成的鸿沟,我作为中年中医不能不为之深深的忧虑,有必要与下一代中医人做一个思想上的沟通,以防人们的不理解动辄斥之为不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判断是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的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规范,对自身或他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善恶价值的断定。许多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判断会受到推理的社会背景[1]、道德判断任务的指向[2]、道德两难问题的内容[3]等因素的影响。在影响个体道德判断的主观因素上,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判断的理性模型和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聚焦于理性模型的实证研究,特别表现为以下两点:道德判断起源于直觉还是有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生命伦理学正处于一种“缺乏最终根据”的危机之中,道德直觉的缺失实际上源于最高的伦理原则——如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等绝对的普遍价值的缺位和忽略;从灵魂深处启发、唤醒国民的自由民主意识和愿望,构建尊人和自尊的人文环境,乃是生命伦理学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9.
平时喜欢运动的张先生近来一直觉得不太痛快,由于查出患有糖尿病,医生又再三告诫他不要随便运动,以免损害健康。那么,张先生与运动无缘了吗?  相似文献   
10.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本体,也是通过主体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或境界."道"不是实体,不可言说,不可分析,只能诉诸于主体的心性直觉.通过对"道"的直觉思维来把握和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上追求,是中国传统哲学通往形上境界的特有门径和思维特质,而这种思维特质的形成,正与肇端于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有着深刻的关联.可以说"言意之辨"既是这种超越而内在的直觉思维形成的深层原因,也是其成为传统和特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