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4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Service life planning comprises a mode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 reasonable expected service life for buildings and components, and it establishes a routine for the assessment of design alternatives. A design option is considered reasonable when it meets or exceed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ver time that have been drawn up specifically for the specific project. Due to this assessment reference, there is a very evident link to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based building. Any stakeholder involved in the value chain or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building, as well as regulators and building users, can express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Identified requirements, both in relevance and in quality, will vary with the stakeholder and his/her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As building sector manufacturers develop most products with reference to standards rather than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requirements,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from user requirements to the product design. Instead, the building designer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re met by the performance of products integrated into the design. As these design decisions also have to be made at the material and component level, a performance-based building would benefit from an established rationale that enables the communication of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cross the relevant system levels in the relevant design processes. A path f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established concepts of service life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based building is presented. The aim is to identify key elements that need to be developed for the successful linkage of performance-based building with service life planning.  相似文献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作为21世纪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简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过程,分析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在评估结构抗震性能中的不足,讨论了高阶振型对结构的影响,指出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跨空间结构强震作用下性能水准的确定和量化,以凯威特单层球面网壳为例,确定了结构分级性能水准,采用多地震动全过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结构基于多项特征响应的损伤模型,应用此损伤模型刻画了结构不同的损伤程度,并给出了分级性能水准的界限值及对应的结构宏微观响应,从而实现了大跨空间结构分级性能水准易损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某大型商贸中心的人员疏散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建筑不断涌现使得火灾安全性能化设计被广泛应用,人员疏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某大型商贸中心的火灾安全性能化设计方案,利用CAFE模型分析了人员疏散性能。结果表明,由于该模型量化了人员疏散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力,因此计算得到的人员疏散时间比同类软件更加保守,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绩效的管制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传统的投资回报率管制模式存在弊端的认识逐步加深和管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一种被称为基于绩效的管制模式已被引入到电力工业的管制,并在很多国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其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动机之一是,解决由于对垄断的电力公司长期采用的基于投资的利润控制管制所引起的过量投资问题,基于绩效的管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受到普遍重视。文中以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输电和配电系统的管制为背景,在对传统的基于投资回报率的管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基于绩效的管制的几种主要模式、优缺点,以及设计这类管制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世博文化中心主场馆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和排烟系统的设计,简单分析了主场馆空间CFD模拟的情况,并对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与结论进行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8.
杨伟 《振动工程学报》2012,25(6):686-692
针对抗震结构研究了能够综合考虑结构弹塑性位移耦合作用的滞回耗能谱(简称"VH谱")。通过自编的Matlab程序,进行了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得到了一系列VH谱曲线,并拟合回归了4类场地的VH谱公式及其相关系数。VH谱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弹塑性位移和结构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更加合理地反映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研究成果可供抗震结构基于能量性能设计或评估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很难将结构整体与局部关键构件的性能用一种结构分析软件全面把握,联合使用目前成熟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3D和ABAQUS,可以利用各自特点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全面评价。以某超限高层结构为例,首先建立该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所需达到的抗震性能目标,在PERFORM-3D软件中对整体结构在不同水准下的性能目标直接进行定义,使用ABAQUS软件对关键构件的钢骨、钢筋等局部应力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结构构件性能水准的整体判定和关键构件的局部分析,全面评价了该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果表明,两种软件的联合应用既可以反映结构的整体抗震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又能够很好地把握结构关键构件的局部应力状态,可以更为全面且可靠地反映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判断塔楼超限情况,确定抗震性能目标,并通过对某塔楼进行小 震弹性分析、中震不屈服分析和弹性时程补充分析,对其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最后,总结该塔楼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经验,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