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4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yogels based on poly(vinyl alcohol) [PVA] and three types of bioinsertions such as scleroglucan, cellulose microfibers, and zein, respectively, have been prepared using capacity of PVA to crosslink by repeated freezing–thawing cycles. The effect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biopolym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PVA cryogel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several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tudies. The obtained biobased cryogel membranes were subjected to sorption and to diffusion experiments using Crystal Violet (CV), a dye commonly used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in medicine. Image analysis with CIELAB system was used both to monitor the cryogels loading with CV and to gain insight in the dye state into the gel, in correlation with the bioinsertion type and gels morphology. Dye diffusion but also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ryogels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 of biopolymer. In this article the equilibrium (sorption isotherm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diffusion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CV, in/through physical cross‐linked PVA hydrogel membranes with bioinsertions has been reported. The highest efficiency for the CV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obtained for the PVA/Scl cryogel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5 , 132, 41838.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响应的"Cu核- Cu2O壳"型光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染料结晶紫为目标污染物,金属卤化物灯为可见光光源,研究了自制的"Cu核-Cu20壳"微粒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可见光有良好的响应,当固液比为1500,光照120min,质量浓度为60mg/L的结晶紫溶液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92%.检测结果表明,光催化过程中有氢氧自由基产生,染料发生了彻底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于永  高艳阳 《江苏化工》2006,34(30):12-15,18
选用羧酸类溶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结晶紫-硼酸系列可逆热致变色材料。考察了结晶紫和硼酸的配比、羧酸类溶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其热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草酸为溶剂时,m(结晶紫)∶m(硼酸)∶m(草酸)=1∶350∶100时,颜料变色敏锐,变色温度降低到58℃,复色时间为16s,可逆性好;以丙二酸为溶剂时,m(结晶紫)∶m(硼酸)∶m(丙二酸)=1∶350∶1000时,颜料加热到68℃时,开始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颜料色彩鲜艳,变色敏锐,复色时间仅为8s,可逆性好。DSC检测颜料的热变色过程发现2个样品在55~75℃之间都有很大的吸热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观赏性花卉,紫罗兰在家庭中的栽培已十分广泛。研究和了解紫罗兰的生态习性、栽培繁殖和日常养护等知识,对其良好生长,从而更好地装点我们的美好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温处理锐钛型TiO2可以使其转晶以改变晶型比例,因此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影响TiO2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以该方法得到了可利用可见光的TiO2催化剂,并进行了可见光降解甲基紫的研究.结果表明,在TiO2和可见光共同作用下,甲基紫的光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锐钛型、金红石型和按照转晶的比率混合的锐钛型和金红石型TiO2.5.0小时的照射其降解率即可达到94.2%以上.而相同条件下,采用锐钛型、金红石型和按照转晶的比率混合的锐钛型和金红石型TiO2降解率分别只有55.82%、51.20%和40.47%.  相似文献   
6.
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铌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的褪色反应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作者由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铌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过绘制吸收曲线,选定实验的测定波长为545 nm。运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选择了最佳的实验条件:1.0 mol/L的硫酸用量为2.0 mL,0.10 mol/L的溴酸钾用量为2.5 mL,0.50 g/L结晶紫用量为0.5 mL,反应时间为4 min,反应温度为100℃。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50μg/L之间,工作曲线的线性方程为ΔA=0.926CNb-3.64×10-3(相关系数r=0.999 3),检出限达到6.1×10-10g/mL。将该方法应用于合金钢样品中痕量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糠醛渣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弃物糠醛渣为原料制备吸附剂,研究了甲基紫溶液在糠醛渣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型的复合型吸附,即单层吸附和吸附剂表面非均质吸附同时存在;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ΔG0为-6.667 kJ.mol^-1--8.216kJ.mol^-1、ΔH0为16.866kJ.mol^-1、ΔS0为0.079 kJ.mol^-1.K^-1、为14.753 kJ.mol^-1,说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的,且主要为一物理吸附过程。糠醛渣作为吸附剂处理甲基紫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废物资源化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pH=2.8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能显著增敏钼-邻苯二酚紫的显色体系,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钼的新方法。仔细考察了反应酸度、邻苯二酚紫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最大吸收波长在680 nm处,与钼-邻苯二酚紫体系相比,红移了120 nm。10 mL溶液中,钼质量在0~40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测定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1×104L/(mol.cm)。所拟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合金钢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DTY油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含量的方法,并消除了其它共存物质的干扰。实验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25~700mg/L,标准偏差0.094%,标准加入回收率99.9%~101.7%。  相似文献   
10.
超细CeO2粉体的制备及其紫外线吸收性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碳酸氢铵作沉淀剂通过添加NH4NO3和(NH4)2CO4两种不同的试剂制备了超细CeO2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BET和激光散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灼烧温度下粉体粒径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粉体粒径对紫外线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O3和(NH4)2CO4作为添加剂可以制得一次粒径在10~100 nm的纳米粉体,团聚粒径在200~300 nm分散性好的超细CeO2粉体.X射线衍射和BET测得的一次粒径随灼烧温度升高呈明显增大的趋势,激光散射测得的团聚粒径随灼烧温度变化不明显.CeO2粉体分散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收光谱研究表明,粉体一次粒径大小对光的吸收效果有明显影响,粒径小,紫外线吸收效果好,可见光穿透性强,粒径增大,粉体将失去紫外线吸收效果,紫外吸收受粉体的团聚粒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