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3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工业技术   958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废弃物石莼与褐煤进行低温共热解,再将共热解半焦用KOH活化制备高性能活性炭材料,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碱炭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2个二次多元模型方程均具有极高的显著性,失拟项不显著,方程的确定性系数高。由模型得出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2.95、活化时间59.09 min、活化温度812.9℃。活性炭吸附废水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在烧结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活性炭的高温再生过程中,会形成单质S。单质S被洗涤时,会形成S胶体进入制酸废水。S胶体因具有强粘结性,若不去除,易导致设备堵塞。因此,需系统分析单质S的形态特征,并开发针对性的去除技术。本文采用Raman、FTIR等方法分析单质S的形态,利用浊度法分析S在废水中的变化特征。基于电荷中和的原理,利用S胶体与废旧活性炭粉的复合实现快速分离,S胶体去除率可达99%以上。新方法的应用避免了S胶体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和后续制酸系统,且分离后的活性炭粉复合物可返烧结做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对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介绍,从生物活性炭滤池去除有机物的效果、滤池内发生的各反应的机理及假设条件几个方面着手,具体包括水流的流动过程、生物膜降解污染物(基质)的过程、污染物在水流中以及生物膜中的传质过程,以及滤料本身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同时,对确定和估算模型参数给出了建议,为预测污染物在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去除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MnCl_2/活性炭催化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活性组分的筛选,开发出活性炭负载氯化锰(M nC l2/AC)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正丁胺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MBC)。考察了M nC l2负载量对M nC l2/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M nC l2负载量为0.2mm ol/g;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DMC)∶n(正丁胺)=3,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正丁胺能完全转化,MBC的收率达到96.5%。探讨了不同载体负载的M nC l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现中性载体有利于甲氧羰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吸附法在我国湿法分析金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姝玲 《黄金》1989,10(8):46-50
  相似文献   
9.
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20(1):31-34,57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过滤工艺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从容 《治淮》2001,(7):26-28
通过活性炭滤柱对普通快滤池滤后水的处理试验,说明活性炭(GAC)除对NH4-+-N的去除不够理想外,对有机物(OC),UV254色度和嗅味的去除均有较好的效果,指出在强化常规处理的同时,将活性炭吸附工艺用于淮河污染水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