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秦人擂茶     
观桃花,品擂茶,当推为桃花源的双绝,也是别无仅有的异常而有趣的文化景观。 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桃花源“秦人擂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倾倒了古今中外的各界人士,在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风靡不衰。在1992年“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秦人擂茶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并一致认定湖南省的桃花源是我国正宗擂茶的发祥地,武夷山擂茶亦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趣味无穷话“擂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也可谓“国饮”,而擂茶则是茶文化中的“出土文物”,也是茶作为“国饮”具有极大历史生命力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擂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唐诗宋词中多有描叙,作家汪曾棋,也曾书一擂茶诗“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金华,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加上擂茶古老的传说,更使这枝茶文化中的奇葩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桃江响涛源锰矿产于局限贫地的边缘,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与黑色页岩有密切的关系。基于对含矿岩系地球化学剖面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了在含矿沉积序列中存在两次缺氧事件,成矿作用受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盆地内黑色页岩中锰的活化与转移,矿床具有水成—碎屑成岩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德明 《中国锰业》1997,15(2):50-53
桃江锰矿是我国10大锰矿基地之一,近年来,连续出现生产滑坡、亏损,企业陷入困境。对现在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饮茶方法,它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饮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擂茶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习俗却在客属地区代代相传。探寻它的流传与存在,让我们能再次充分领略古老饮茶习俗的魅力,为我们研究客家饮茶习俗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南昌水专学报》2019,(6):62-68
为研究江西省桃江流域降水量特征,以桃江流域内的17个雨量站1957—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变化特征上:桃江流域多年平均值为1 603.49mm,且以2.4mm/10a的趋势增加,其第1主周期为34a,并且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的周期变化;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夏多,秋冬少,且秋、冬季变化剧烈,除了夏季以-4.8mm/10a的速率下降,其余季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春季(7.3mm/10a)、秋季(7.1mm/10a),冬季降水(5.3mm/10a)。在周期规律上,除冬季的第1主周期为34a外,其余季度为33a;月降水量呈现出"两峰一谷"的形状,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10月到翌年1月的降水变化剧烈。空间分布特征:桃江流域年降水量从西南到东北呈现出"偏多-偏少-偏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夏两季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秋、冬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从南到北呈现出"偏多—偏少—偏多"的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北部区域偏多,主要受秋冬季节降水影响;除了冬季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下游区域外,其他季节均出现在上游流域;上游流域在1-9月均为各区域降水的最大值,而10-12月,下游流域为各区域的最大值;各区域降水在月份分布上均呈现出"双峰一谷"的分布特征,3-9月,各区域降水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桃江流域防洪抗旱及水生态修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奇特的擂茶     
擂茶,是我国湘赣闽粤和台湾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待客礼节,同时又是祖国博大精深茶艺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8.
桃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及时空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桃江流域农业区氮平衡及其时空差异性问题,建立了氮平衡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了2006~2008年桃江流域内各行政区(县)的氮平衡变化,并汇总得到流域内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及剩余量。结果表明,2006~2008年间,氮总输入量分别为31 935、33 162、33 878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3.8%、2.2%,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种氮的输入中化肥施用占44.94%、人畜粪便返田占26.06%、生物固氮占13.91%、大气沉降占11.59%、秸秆返田占3.50%,化肥施用占明显优势;氮总输出量分别为18 109、17 982、19 048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0.7%、5.9%,整体呈微幅上升趋势,各种氮的输出中作物收获占49.36%、反硝化占27.99%、氨挥发占22.65%,作物收获占明显优势;氮的剩余量分别为13 827、15 180、14 830t/年,年增长率分别为9.8%、4.3%,呈显著上升趋势。桃江流域所在的5个县中,信丰县氮剩余量占流域氮总剩余量的41%以上,且呈增长趋势,因此信丰县为桃江流域农业区氮污染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9.
于春胜  胡斌  蒋振华 《采矿技术》2010,10(3):108-110
从湖南桃江泗里河锑(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通过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研究,得出如下结果:泗里河锑金矿区存在较好的成矿背景条件,成矿流体的类型主要为深源中低温低盐度的Ca2+-Na+-K+-F--Cl--SO42-型岩浆热水混合溶液,矿区内找到金矿体的前景大于找锑矿体,但矿区深部-300 m以下可能存在较大的富锑矿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山的水文地质和生产现状,提出了两套排水方案,通过方案对比,确定了最终的排水方案,并把该方案应用到矿山实际排水中,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可靠,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了理想的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