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文化教育   17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即将辞旧迎新的2004年岁末,为走访四年一度评选的“全国档案工作优秀集体”称号的获得者——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我走进了这家座落于黄浦江东畔的历史悠久的中国特大型造船企业。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们是人类整体文化的两朵奇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手段,是具有不同规律但又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融合的。经过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科学与艺术又逐渐走向融合。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李政道博士一直有一个基本思  相似文献   
3.
4.
《中国青年科技》2001,(7):50-51
新年伊始,春意盎然。2001年1月26日,这天对于胡文瑞来说是个特别难忘的日子。陕西省政府大院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处处都弥漫着春的气息。省政府正在为长庆油田产值超百亿隆重举行庆功大会。胡文瑞作为长庆油田的有功之臣受到了程安东省长的亲切接见。5月1日,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的表彰大会上,胡文瑞作为全国大型企业五百强前20位掌舵人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章”。这荣誉缘于他在企业的改革中勇于迎接挑战、创造辉煌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在报刊上很容易看到"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这样的标题.争议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议,也就是学术上的争议;二是经济学家和公众之间的争议,多发生在大众媒体上.近年来的争议主要是后者,这使得一些被称为"精英"的经济学家非常沮丧,可以想象他们那种对牛弹琴的心情.的确,这些争议不过是经济学界的"社会新闻",甚至是被"黄色小报化"的争吵.  相似文献   
7.
保罗·克鲁格曼荣获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19:00,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此大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商贸模型分析和经济活动区位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9.
笔者特别说明:此文是我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版战线拨乱反正长文中的一部分。当我完成此稿时,即2004年10月26日上午, 杨德炎同志电话告诉我,资深编辑出版家、著名学者、韬奋出版奖荣誉奖获得者陈原同志因病于晨5 时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我同陈原同志相识并深得他的教诲有三十多年了。对这位深受人们敬重的出版界、学术界前辈的辞世,我更为悲痛。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每涉及陈原同志处,都引起我对这位多年躺在医院病床上神志不清的兄长、良师和益友的思念。因此,我也就极其自然地、实事求是地用较多的文字回顾了陈原同志批判“四人帮”炮制“三十年代黑店论”,把出版界拨乱反正引向深入作出的突出贡献;回顾了陈原同志为恢复三联书店革命历史地位、在人民出版社建立三联编辑部以及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副牌改变为独立建制的出版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一些资料的引用,只要是出于陈原同志,我都加以注明。本文所写,对陈原同志来说,虽然仅仅是他对出版事业杰出贡献的点点滴滴,却也促使我以单独发表此文来表达我对陈原同志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三联老同志表示深切的敬意,向正在继续发展三联事业的在职三联人表示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0.
渭茂 《神州学人》2005,(8):16-17
“2005’上海诺奖大师论坛”4月2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国的两位青年“海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曹谊林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斌博士与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台演讲,尽展中国青年科学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