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戴慧芬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戴彗芬教授应用逍遥散、当归调经汤、温经汤、和经止痛汤,当归芍药散、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傣、及藏三民族1996名健康婴幼儿及少年进行了念殊菌带菌率的调查。分别从舌,颊肛门皮肤泌尿道及阴道取材培养。结果表明五个部位中白念的带菌率以口腔最高,舌部带菌率汉族为4.5%,傣族为5.3%,藏族为1.0%,故认为口腔内白念的寄居可能是念珠菌病内源感染的主要传染源。1996人中无一例小便中培养出白念。阴道白念带菌率汉族为仅0.15%,傣族及藏族中也无1例从阴道汾物中培养出白念。说明健康婴幼儿及少年小便及阴道白念带菌率极低。在不同年龄组中白念带菌率以刚出生一周的新生儿最低,说明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并不多。口腔白念带菌率舌部(4.56%)明显高于颊部(2.81%),故进行临床真菌检验时,应对该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戴德英教授擅用周期疗法分期论治月经过少。认为肾虚为本病病机的主线,治疗宜补肾气以资天癸为主,注重养精血以调冲任,辅以疏肝扶脾、祛瘀化痰之法。强调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阴阳气血变化特点而选择用药,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临床按月经后期、月经中期、月经前期和月经期的顺序分别采用益肾补血、补肾活血、补肾调冲、和营调经的治疗方法进行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云南傣族药物灯台叶中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傣族传统药物灯台叶Alstonia scholaris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分离,用理化性质和波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山柰酚(1),槲皮素(2),异鼠李素(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_3-O-β-D-半乳糖苷(5),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β-D-半乳糖-(2→1)-O-β-D-木糖苷(7),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O-β-D-木糖苷(8)共8个黄酮类成分.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傣药灯台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时,采用G6PD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按WHO标准化方法进行生化变异型鉴定,再用错配碱基PCR引入酶切位点法进行DNA突变型研究,首次在傣族中发现G6PDcDNA突变型:1388G→A。  相似文献   
6.
傣泰传统医学的可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傣泰医学之间的关系和傣泰医学的初步比较研究两方面说明:傣泰医学属同一体系的传统医学,傣泰医学的基本理论相同,具有可比性。深入开展傣泰医学的比较研究,是研究和完善傣泰医学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民间医药调查研究和整理中.发现傣族从当地植物中选择了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的植物作为饮品,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保健茶,有开发保健饮料或药用茶价值,现介绍几种傣族常用茶用植物及其制法、用法和功效。  相似文献   
8.
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亟待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医疗方案。基于象数思维、整体观等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医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特色,在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及研究价值。其中藏族医药(以下简称“藏医药”)、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傣族医药(以下简称“傣医药”)均可归属于以自然观与生命观为哲学基础的医学系统,各自发展出“三因”“三根”“四塔五蕴”理论,形成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特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治则,产生了以三味檀香散、八味沉香散、肉蔻五味丸、雅叫哈顿散为代表的经典方剂,并具有以广枣、红景天、血竭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资源。笔者拟以藏医药、蒙医药为主,归纳民族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并探讨开展该类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民族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求师意》一书,历代目录书对于作者记载不一,有提汪机著,有提戴原礼著,现代的出版物与目录书均提为戴原礼著。《推求师意·序》中指明此书提名戴原礼为当时人的推测。《四库全书总目·推求师意》认为此书为戴原礼《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之一。而经对比发现,《推求师意》一书与现存《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相似处较少,并且此书为汪机托名之作的可能性也不大,认为《推求师意》的作者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五行学说与傣医四塔学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本内涵及文化背景方面入手,将中傣理论的核心内容五行学说和四塔学说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二者均是划分人体属性和探求生命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但在源流和文化背景方面却存在明显差异。揭示了隐含在各自医学理论中的文化潜流,并提出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前提下,二者能相互借鉴各自医学中的文化内涵,以利于中傣医之间进行深层次的相互交流,从而促进各自理论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