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医药卫生   445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针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探讨其具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从我院自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入住的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患者中,选择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再选择136例健康的人来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全部采取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检查,分析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中,研究组患者的LVM、LAD、LIMI、LVSED、LVEDD指标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更高,而两组LVEF、LVFS、E/Ea指标的对比中,研究组更低,其差异显著(P<0.05).另外,结果表明,患者的新功能等级越高,则其LVM等指标越高,LVEF等指标越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患者采用心脏彩超的方式进行诊断十分有效,能够有效的检查出其具体指标的改变情况,从而为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有积极意义,值得科学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将2017-01-2018-02间入院的48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03-2019-03间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延续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随访期间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出院后3及6个月时延续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常规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科学、全面做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其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抗凝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烷、丙泊酚对心脏双瓣置换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东莞康华医院进行风湿性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用药将患者分成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七氟烷组患者采用1%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后第2、8、24小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在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第8、16、72小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结果两组心脏双瓣置换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楔嵌压(PAWP)、总胆红素、AST、AL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氘代试剂(CIL)、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七氟烷或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MAP、HR、PAWP、TBIL、AST及ALT的影响相似,但是对SVI、LVSWI、BUN及Cr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鸿  殷平 《中国综合临床》1998,14(6):502-504
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血压的逐渐增高,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不断增加,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变量[1],老年人也是如此[2];而临床上对血压增高的处理,常以目前沿用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而对老年患者更是缺乏统一的诊治意见。本文旨在观察不同血压对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4年10月~1996年10月,因高血压病或(和)头昏、眩晕、心悸、胸闷在本院内科门诊或病房诊治的患者及部分体检老干部。入选条件为:①年龄≥60岁;②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③无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4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30ug/kg、咪唑安定0.2~0.3mg/kg、维库溴胺0.2~0.25mg/kg静滴,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并适当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P>0.05),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组间P>0.05)。术后死亡4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低心排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顽固性心衰1例。死因均与术前病史较长,全身其它脏器功能受损严重和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平均呼吸支持时间(25.6±6.8)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SFI)预处理及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方法找出相应的预防和急救措施。结果20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以上预防和急救措施,保证了透析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瓣膜血栓形成。尽管现代瓣膜有更好的设计,而且瓣膜材料不易发生血栓,但仍有血栓、栓塞形成。妊娠期间纤维蛋白原较非孕期上升2倍,凝血因子Ⅶ、Ⅷ、Ⅸ、Ⅹ因子增加,抗凝血因子Ⅲ下降[1],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因此,孕期合理应用抗凝药尤为重要。抗凝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具体用药方法等问题,国内外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复习文献,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母儿的影响。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抗凝治疗的方法文献报道孕早期应用华法林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晚期应用可能易发…  相似文献   
9.
瓣膜病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52例瓣膜病变合并肝功能不全的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CPB采取中度低温,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预充液加入白蛋白。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结果CPB时间50~135min,主动脉阻断23~98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4%,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6人。结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的同时重视肝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