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1篇
政治法律   79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是民法的枢纽性概念。本文拟对上述范畴作一阐述,并澄清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谈谈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的制度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税收之债的消灭时效是税收债权消灭的重要原因,对于督促税收债权人及时行使债权、保护纳税人权利、建构稳定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税收债权的消灭时效包括确定时效和征收时效两类,其内容涉及时效的性质、期间长度、期间起算、中断和中止、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等问题。我国税法对税收债权的消灭时效制度规定很不健全,应当借鉴他国立法例和国际经验,通过制定税收通则法等途径尽快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处理几个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智华 《中国法学》2003,(3):129-13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 ,目前我国各类劳动争议的数量急剧增加 ,且争议内容十分复杂 ,极易与民事争议、行政争议、人事争议相混淆。加之目前我国劳动争议相关立法不尽完善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诸多缺憾 ,导致现实生活中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困难重重 ,因此 ,完善劳动争议立法和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已是迫在眉睫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间接占有制度,是《德国民法典》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并为台湾地区民法所沿袭,在其民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大陆法系一员的中国,在制定特权法时,是否应该规定这一制度?本文通过探讨,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当事人并非仅仅凭借占有诉权而莸得保护,而是根据占有背后有本权。因此,我国物权立法时,不必沿袭德国法的模式设立间接占有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自诉案件审判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诉受理时证明标准的要求、自诉时效、调解、和解、撤诉、反诉、自诉案件的审判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的行政追偿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运利 《行政与法》2005,(6):78-79,82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追偿制度,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致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很难得到实施。为此,本文拟就行政追偿的适用条件、主体、追偿标准、追偿时效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戴彩云  洪萍 《党史文苑》2005,(10):25-26
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本文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钓鱼岛特殊的法律地位及主权归属,进一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相似文献   
10.
破产程序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法律程序,若与担保问题交织在一起,在适用法律时会更加复杂。由于破产程序有其特殊性,破产程序中的担保若只依据《担保法》规定,可能会阻碍破产程序的进行,或者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因此,《破产法》应对破产程序中的担保作出特别规定。我国现行《破产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