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卡纳琳.紫杉醇混悬剂并研究其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纳琳-紫杉醇的饱和吸附率。制备混悬剂。将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卡纳琳-紫杉醇混悬液及单纯紫杉醇溶液.给药后7d内的不同时间点取各组大鼠血液、肠系膜淋巴结及腹腔洗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二级质谱联用法对紫杉醇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每1ml卡纳琳可饱和吸附7mg紫杉醇。实验组血浆药物曲线下面积(AUC)为对照组的0.63倍;淋巴结药物AUC为对照组的0.73倍;腹水药物AUC为对照组的1.25倍。实验组血浆药物代谢半衰期(tm)为对照组的1.61倍;腹水药物t^1/2为对照组的0.88倍;淋巴结药物t^1/2为对照组的1.10倍。结论卡纳琳对紫杉醇吸附作用良好。以卡纳琳-紫杉醇混悬剂行腹腔化疗具有血药浓度低、腹腔药物浓度高、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淋巴靶向性及淋巴组织滞留作用不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解剖学定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示踪剂注射部位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的影响。方法:对53例cN0期乳腺癌患者行核素示踪联合染料染色示踪法检测SLN,在原发肿瘤表面的皮下组织内或切除活组织检查残腔肿瘤周围两点注射99m锝(99mTc)标记的硫胶体,将卡纳琳或亚甲蓝分别注射于肿瘤对角线相应部位的皮下组织内(30例)或乳头乳晕下皮下组织内(23例)。SLN活组织检查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组织学检查。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检测出SLN,核素示踪法与蓝染料法的成功率均为96.23%(51/53),联合检测的成功率100%(53/53),共检出SLN103枚,平均每例检出1.94枚,其中50例SLN位于胸大肌外侧缘的外侧组淋巴结(LevelⅠ),1例位于胸小肌后(LevelⅡ),1例同时位于LevelⅠ及LevelⅡ,1例同时位于LevelⅠ及胸骨旁。全部病例蓝染料与核素示踪标识的SLN均为同一枚(或同一组)淋巴结,两者完全吻合;且蓝染料注射于乳头乳晕或肿瘤对角线部位与核素注射于肿瘤周围所标识的SLN也完全一致。结论:SLN可能是乳房整个器官的SLN,而非乳房某个具体部位的SLN,与示踪剂的注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