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为学习不良学生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大学PES心理实验系统中的内隐记忆实验对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各16名进行测试。结果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的启动效应值均值分别为0.29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优良与不良中学生的再认保持量均值分别为30.00和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内隐记忆无差异,学习优良中学生外显记忆优于学习不良中学生。提高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外显记忆着手,同时兼顾内隐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快速的静脉全麻药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它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对记忆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干扰。探讨异丙酚对记忆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确定其是否会对患者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全身麻醉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将32名青年男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D21、SD45和SD69组,每组8名。采用补笔测验和组词测验对4组被试进行测试。结果:SD 后无论知觉启动还是语义启动,启动量降低,并随SD 时间延长而减少。同一组内,两种测验进行比较,除对照组外,其他SD 组两两比较,语义启动的启动量大于知觉启动(P<0.05)。知觉启动中,SD45同SD69 相比无显著差异(P=0.24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义启动中,SD21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D 后内隐记忆受损,并同SD 时间有关;SD 后语义启动和知觉启动出现分离,知觉启动更受SD 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概念加工水平上考察内隐情感记忆的特征及其遗忘规律。方法:用再认法测量外显记忆,用残字补全法测量内隐记忆。83名被试分成七组分别在学习后即时、19'、63'、1天、2天、6天、31天进行再认和补笔测验。结果:(1)测验距离学习时间越短,积极事件启动值保持量越大,时间越长,积极事件启动值保持量越少。消极事件启动值相对恒定,不受时间条件的影响。两者之间在学习后即时-2天差异显著。6天、31天无差异;(2)外显情感记忆存在明显遗忘,两种意义的事件其保持量和遗忘率受时间条件影响,模式相似,无显著差异;(3)内隐和外显情感记忆出现实验性分离。结论:内隐情感记忆存在明显遗忘,其保持和遗忘规律不同于外显记忆,表明内隐和外显记忆属于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5.
内隐记忆的研究证据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隐记忆 (implicitmemory)一词最初由Graf与Schacter于 1985年提出 ,指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也就是说 ,在有意或无意间获得的信息、技能或习惯 ,虽不能有意识地回忆和再认 ,但会影响类似作业的成效和行为的有效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扩大了记忆研究的内涵 ,因此迅速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在测量方法与理论解释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 ,大量证据表明它与外显记忆存在质的不同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不过现存的问题也很多 ,…  相似文献   
6.
李方  闫斌  孙涛  梁志中 《现代医院》2014,(2):19-20,23
目的研究中-重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患者记忆功能损害的特点,了解人类记忆的本质,为患者康复提供有理论意义的依据。方法应用程灶火编制的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和自制测试工具一套,采取将脑外伤患者组与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结果患者组外显记忆损害严重而内隐记忆趋于正常;两组被试在深层意义加工中的外显记忆均强于在浅层表面加工中的外显记忆,其中患者组需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而记忆效率却不及对照组。结论脑外伤患者记忆功能呈损害和保存双重性,损害的是自由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以及深层加工的效率,保存的是不自觉的内隐记忆,以及深层加工强于浅层加工的语义易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外伤记忆康复的新途径——内隐记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建  俞苏寰 《现代康复》1999,3(10):1172-1173
目的:本研究探讨脑外伤患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为心理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1:1配对法对25例脑外伤患及相应的正常人进行模糊图辨认和再认的记忆测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外伤患再认成绩明显下降.模糊图辨认成绩无显差异。结论:脑外伤患外显记忆受损.内隐记忆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加工-分离程序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特点。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确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及匹配健康对照者各26例,用加工-分离程序的方法测定其意识性提取及自动提取在再认测验中的贡献。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显著低于对照组(t=2.210,P&;lt;0.05),内隐记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按年龄分层比较后,病例组7~8岁年龄段的外显记忆(第一阶段意识性提取值和自动提取值分别为0.58&;#177;0.12,0.34&;#177;0.34)与同年龄对照组(第一阶段意识性提取值和自动提取值分别为0.44&;#177;0.14,0.32&;#177;0.2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0,P&;lt;0.05),其他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例组各个年龄段的内隐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正常,说明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属于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为学习不良学生的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大学PES心理实验系统中的内隐记忆实验对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各16名进行测试。结果学习优良和学习不良中学生的启动效应值均值分别为0.29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优良与不良中学生的再认保持量均值分别为30.00和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习优良和不良中学生的内隐记忆无差异,学习优良中学生外显记忆优于学习不良中学生。提高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外显记忆着手,同时兼顾内隐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损害状况,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焦虑程度对患者记忆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40名焦虑症患者与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被试,通过修正的加工分离法测查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水平.结果:焦虑症组被试在图像概念(t =-2.211,P<0.05)、文字知觉(t=-2.511,P<0.05)和文字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