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4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
丹田纵横探     
赵德贵 《武当》2005,(7):37-39
丹田之说,古代气功书上的用词都很隐晦,朦胧难懂,众说纷纭。古人何以故弄玄虚?这可能是由于气功涉及到人体生命的根本,其学问包含十分深广,与古代宗教、哲学、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为了能抽象地又能较形  相似文献   
3.
黄德揆 《知识窗》2006,(1):27-27
唐代诗人王之焕的“黄沙直上白云间”诗句描绘了大漠风光,然而现代科学更关注黄沙直上白云间后,除了造成天昏地暗、黑云压城外,是否产生了其他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均鹏 《今传媒》2005,(7X):36-38
现代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些“边缘科学”,也叫交叉科学,其特点是运用一门学科或者几门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另一门学科的对象或交叉领域的对象,使不同学科的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诸如文艺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就是文艺心理学,航天学与生物学相结合就是航天生物学等等,而电视读报节目也正是将电视和报纸充分融合再进行二次加工,让报纸发出声音来,由此诞生了一档新兴的边缘性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科学的教学观。教师要转变观念,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思想处理教材,教师要切实把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今后要通盘考虑课堂与课堂外的教学活动。正如布鲁纳所说: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它几乎涉及到生命科学有关的各个领域.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生命科学领域中研究成果的确立、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产品的质量,因此常见实验动物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动物学,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生命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国民素质主要包括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科学教育与现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方法等。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是个科技社会,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科学素质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精神在科学活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以求真理性作为前提,以个体至善德性作为内核,以社会王善伦理为其本质,形成理性—德性—伦理的有机精神链条。现代科学精神的建构体现于关系建构和观念建构两个方面: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是保证科学活动的正确方向、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性因素;献身真理、严谨求实、造福人类构成的现代科学精神观念体系对于科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课程的建立和发展,在西方经历了新人文主义、近代科学、现代科学课程这一演变轨迹;在中国也经历了西学东渐、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科学启蒙、初步形成和全面建立的时期,并形成了从格致到科学,从知识到方法,从科学到社会等特点。当代科学课程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的合理配置和课程编制程序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