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455篇
地球科学   26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雾的形成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1):60-60
如果地面附近的空气相当潮湿,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部分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靠近地面的空间里。如果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的小水滴多了.能见度低了,这就形成了雾。  相似文献   
2.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V)轨道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密近双星自转测量和研究的系列章之一,本从轨道圆化的角度讨论了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粘滞理论、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的简便程度,对前前中的29个不相接双星系统,均分别计算了出以上理论所预测匠轨道沦时标,分析比较了各系统的理论圆化时标与它的年龄及轨道圆化和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力学潮汐、粘滞理论的计算结果出比纯流体动力学机制的预期更符合实测数据,但与(IV)的结果相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星自转同步性理论给出了69个三类密近双星系统中93个子星的临界同步自转参量和临界自转周期.并把利用临界自转同步参量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与由气体星自转不稳定理论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做了比较,其结果是两者均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4.
5.
在丽江高美古前期选址工作的基础上^[1-2],二期选址的望远镜地面高度的确定工作于2000年11月3日至2000年12月16日进行,采用30m铁塔的温度脉动测量装置,对6#选址观测点的近地面大气湍流进行反复多次测量,得到近地面不同高度(4-30m和8-22m)上每夜温度结构系数CT^2的平均值,对观测取得的资料作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得到高美古6#观测点的望远镜地面高度为13~15m。  相似文献   
6.
笔者(1982—1984)采集了锦西富隆山奥陶系和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的牙形石,鉴定出38个属,82个种。根据牙形石产出的层位及其特征,在本区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至奥陶系顶部建立10个牙形石带,依次为Cordylodus proavus,Utahconus bei madaoensis, Cordylodus rotundatus—"Acodus"oneotensis,Scolopodus qadraplicatus—S. opimus,Scalpellodus tersus, Serratognathus bilobatus, S.extetus, Paraserratognathus Paltodiformis, Aurilobadus leptosomatus Loxodus dissectus, 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 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线划在Cordylodus proavus带与Utahconus beimadaoensis带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青岩剖面的青岩组之上,原被认为是拉丁期的垄头组下部的层段中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的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可鉴定为4个种,即Neogondolella bifurcata,N.constricta,N.mombergensis和N.navicula.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是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和N.cinstricta带.牙形石面貌证明这段地层在时代上非常接近但尚未进入拉丁阶,属于安尼期中晚期,进一步的牙形石工作将很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牙形石层段的上部寻找到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的界限,从而为青岩阶顶界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牙形石证据.此外,牙形石的发现还初步实现了青岩阶2大主导门类化石--牙形石和菊石在同一剖面的直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首次发现冰楔假形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11月, 在祁连山东段南坡大通河上游河谷右岸的取土坑内(37°51′ N, 100°08′ E;海拔3 618 m)首次发现楔形构造, 成群分布在表层草根腐殖土之下约0.5 m深度处. 楔体呈袋状或舌状, 楔口宽度和楔体高度约在2.0~3.0 m, 宽高比值接近1. 楔体周围地层为冲洪积相碎石土堆积, 充填物为土黄色、灰黑色粉质土. 楔体两壁附近的卵、碎石长轴具有平行于楔壁的定向性, 说明这些碎石曾经受到过挤压, 据此初步判断这些楔形构造为冰楔假形. 这些冰楔假形发现对于研究该地区冻土演化和古气候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