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交通运输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施工荷载,填筑方法及涵管品质的原因,个别混凝土圆管涵在施工阶段和早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管顶裂缝及破裂,为不影响路面正常使用,采用快速简便的套管加固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要讲述了两种常见涵洞的施工方法,以及涵洞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比,更好地去了解各种涵洞的施工。  相似文献   
3.
利用Ansys-CFD软件对三维刚性圆管在不同层流下的流场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基于隐式压力的有限体积法对不可压缩流体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结合不同低雷诺数范围和圆管长度与直径的纵横比区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通过绘制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圆管不同高度切片的三维图样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于斯特罗哈数的不连续变化情况,通过傅立叶变换反映出圆管外部流场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4.
在高填土的条件下,针对圆管涵出现的病害.通过对圆管涵受力特性的分析,从圆管的生产制作工艺及加强施工规范化等方面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普遍开裂这一现象,本文对国内现行有关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高速公路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的内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离心式钢筋混凝土管涵设计与成型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目前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使用的离心式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存在的有关质量问题,从钢筋混凝土管涵的设计、离心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离心式成型工艺及蒸汽湿热养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提高管涵设计与预制安装施工质量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对K型和双K型圆管相贯节点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了节点极限承载力随各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主管作用荷载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绘制出各影响参数的载荷一位移曲线,并将分析结果和钢结构标准GB50017—2003进行了比较,所得结论供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岳家岭隧道进口仰坡自然坡度45°~60°,高度约80 m,坡体为泥灰岩夹灰岩,整体形成顺向坡,洞口无作业场地,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岩体崩塌,给边坡稳定和施工人员作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为了排除隧道进口仰坡的安全隐患,根据野外调查和钻探、物探结果,对隧道进口山坡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8级台阶式边坡清方、锚杆框架植草的永久防护措施和挂网喷混凝土的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进行仰坡防护,并设置施工便道圆管涵等排水系统,利用清方土形成施工作业平台,洞口边坡和作业平台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涡产生器翼高对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实验,研究了涡产生器翼高H对顺排圆管管片式板芯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产生器可显著提高圆管尾流部回流区的换热;对给定Re数,随翼高的增加,纵向涡影响区扩大,从而使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研究中,轴向冲击下薄壁圆管的力学特性一般都是采用结构有效利用率和紧致比两个无量纲比值来研究的,由于忽略了圆管的尺度效应,故这种处理过于简单.为使问题处理得更好,这里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技术,对薄壁圆管受轴向冲击载荷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紧致比相同而中径和厚度不同时的动响应力学特性及吸能特性,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圆管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