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工业技术   1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孟加拉湾含油气盆地——南亚潜在的烃类储藏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湾含油气盆地是南亚巨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它的面积达40×104km2,其中15×104km2以上面积位于孟加拉湾海区。目前,对这个有高度前景的含油气盆地研究较少。已进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发现一系列证明盆地内存在巨大石油和天然气聚集的特征,而厚沉积盖层中浊流层的产出和其中烃类含量的评估(超过12×108t)证明了这个地区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深海钻探计划“格洛玛·挑战者”号在陆坡和坡脚处进行的217号和218号钻孔所获得的资料、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以及科考船“库尔恰托夫院士”号第32航次中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非地震方法油气勘探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第65届EAEG年会上发表的20余篇讨论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要了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特别是电法在油气勘探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介绍了垂直电流测深法、油气藏的直接探测与评价、高速层下成像、以及电法和重力勘探方法的应用史例等.  相似文献   
3.
陆东凹陷油气藏烃类组成非均质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高,占总组成的含量均大于40%,而极性化合物则相对较低,一般不足40%;相反,在低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明显降低,而极性化合物则显著增加。此外,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成熟度亦存在着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高,而在低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低。根据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特征和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陆东凹陷油气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4.
Cd-ZSM-5沸石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芳构化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浸渍和混合三种方法制备镉改性ZSM-5沸石催化剂,考察了改性方法和镉含量对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和Cd状态以及芳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镉降低了B酸性,Cd~(2+)与沸石结合形成了L_(1612)酸中心,其生成量取决于改性方法和Cd含量,并与芳构化活性提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微运移机制是目前油气化探等非地震直接找油的理论基础,只有研究清楚油气微运移的相态,才可能进一步研究微运移的机制;含油气水相是油气发生微运移最普遍和优先起作用的相态;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不排除油气以其它相态发生渗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7.
8.
剖析了LCA流程的转化工艺,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ICI公司报道的工艺参数既保证转化在自热条件下操作,又满足二段炉出口甲烷含量,是优化组合,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可用于指导工业实践。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相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及地学一体化解释系统的完善,地震反射层位的空间追踪解释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断层识别、解释和储层预测仍然是困扰解释研究人员的主要问题.地震相干技术及地震相干数据的应用使得对断层特别是小断层进行识别、解释成为可能,并大大降低了断层解释的随意性和对解释人员解释经验要求的苛刻程度,但沿层相干切片在层间断层解释、储层预测、烃类检测等方面的地质意义及地球物理内涵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阐述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旨在引起广大地震地质解释人员的共鸣,推动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